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IV,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4)用70%的硫酸支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块,原因是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
(5)过程Ⅳ中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的操作是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在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B中有硫酸根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Cl2>Fe3+>SO2的是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有SO42-
     有Fe3+无Fe2+有Fe2+
(7)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的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2+(aq)+SO32-(aq)?FeSO3(s)
提出假设:FeCl3和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颜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的成立:

溶液E和F分别是Na2SO3溶液、FeCl3溶液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红棕色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促使Fe3++3H2O Fe(OH)3+3H+和SO32-+H2O HSO32-+OH-逆向进行,溶液变为浅绿色.

分析 A装置为制取氯气的装置,B装置为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的装置,B中盛放氯化亚铁溶液,C装置制备二氧化硫.
(1)装置中存在氧气,会氧化亚铁离子,在溶液中可以氧化二氧化碳;
(2)Cl2、SO2有毒污染空气,应有尾气处理;
(3)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与水;
(4)浓硫酸溶液中溶质主要以硫酸分子形成存在,电离出的氢离子少浓度低;
(5)用稀盐酸酸化,再用氯化钡溶液检验;
(6)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也强于还原剂的氧化性;
甲.B可能有存在溶解的氯气氧化SO2
乙.B中存在Fe3+、Fe2+,说明Cl2氧化性强于Fe3+,且没有Cl2剩余,后有SO42-能说明Fe3+氧化性强于SO2;丙.B中存在Fe3+,说明Cl2氧化性强于Fe3+,后生成了Fe2+,只能是Fe3+被SO2还原;
(7)根据假设和实验应先生成FeSO3,再和FeCl3混合,所以分别加入 Na2SO3溶液、FeCl3溶液,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生成了Fe2+,即2Fe3++SO32-+H2O=2Fe2++SO42-+2H+,促使Fe3++3H2O Fe(OH)3+3H+和SO32-+H2O HSO32-+OH-逆向进行,溶液变为浅绿色.

解答 解:(1)装置中存在氧气,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Cl2、SO2有毒污染空气,应有尾气处理,装置中的棉花需要浸润强碱溶液吸收Cl2、SO2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3)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4)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等,题中只有浓度不同,浓硫酸溶液中溶质主要以硫酸分子形成存在,电离出的氢离子少浓度低,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
故答案为: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
(5)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的操作是: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在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B中有硫酸根,
故答案为: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在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B中有硫酸根;
(6)理论依据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也强于还原剂的氧化性;
甲.B可能有存在溶解的氯气氧化SO2,故错误;
乙.B中存在Fe3+、Fe2+,说明Cl2氧化性强于Fe3+,且没有Cl2剩余,故后有SO42-能说明Fe3+氧化性强于SO2,故正确;
丙.B中存在Fe3+,说明Cl2氧化性强于Fe3+,后生成了Fe2+,只能是Fe3+被SO2还原,故正确.‘
故选:乙丙;
(7)根据假设和实验应先生成FeSO3,再和FeCl3混合,所以分别加入 Na2SO3溶液、FeCl3溶液;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生成了Fe2+,即2Fe3++SO32-+H2O=2Fe2++SO42-+2H+,促使Fe3++3H2O Fe(OH)3+3H+和SO32-+H2O HSO32-+OH-逆向进行,溶液变为浅绿色,
故答案为:Na2SO3溶液;FeCl3溶液;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促使Fe3++3H2O Fe(OH)3+3H+和SO32-+H2O HSO32-+OH-逆向进行,溶液变为浅绿色.

点评 本题是综合化学实验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目的、原理、微粒的检验及分析等有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思维缜密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固体可能是Cu与Cu2O的混合物,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单质铜.现有8g CuO被H2还原后,得到红色固体6.8g.
(1)6.8g上述混合物中含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2)若将6.8g上述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4.8g;
(3)若将6.8g上述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568L的气体(不考虑NO2的溶解,也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则该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之比是NO、NO2;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0.012kg13C所含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电解氯化亚铁的方法制得氯化铁溶液,吸收有毒的硫化氢气体.工艺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池中OH-从右槽迁移到左槽
B.H+在右槽发生氧化反应
C.左槽中发生的反应是:4OH--4e-═O2↑+2H2O
D.常温常压下,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1g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每个方案均称取m1g样品),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Ⅰ]选用重量法进行测定:可用图1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若直接向试样溶液中鼓入空气会导致实验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
[方案Ⅱ]选用气体体积法进行测定:可用如图2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量气管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
(3)通过实验,测得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
a.测定气体体积时未冷却至室温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液面高于量气管的液面
c.Y型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量气管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方案Ⅲ]选用滴定法进行测定:
(4)称取m1g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mL,用c mol•L-1的标准HCl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mL,则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84vV×1{0}^{-3}g×\frac{100ml}{20ml}}{{m}_{1}g}$×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ICl的熔点为13.9℃,沸点为97.4℃,易水解,且能发生反应:ICl(l)+Cl2(g)=ICl3(l)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ClO3+6HCl=KCl+3Cl2↑+3H2O;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不能用装置F代替装置E,理由装置F中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中,使ICl水解;
(3)所制得的ICl中溶有少量ICl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C(填标号);
A.过滤   B.蒸发结晶    C.蒸馏       D.分液
(4)用ICl的冰醋酸溶液测定某油脂的不饱和度.进行如下两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为:

②ICl+KI═I2+KCl
③I2+2Na2S2O3═2NaI+Na2S4O6
实验1:将5.00g该油脂样品溶于四氯化碳后形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十分之一,加入20mL某ICl的冰醋酸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加人足量KI溶液,生成的碘单质用a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经平行实验,测得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1mL.
实验2(空白实验):不加油脂样品,其它操作步骤、所用试剂及用量与实验1完全相同,测得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2mL.
①滴定过程中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②滴定过程中需要不断振荡,否则会导致V1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③5.00g该油脂样品所消耗的ICl的物质的量为5a(V2-V1)×10-3mol,由此数据经换算即可求得该油脂的不饱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美国“海狼”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态铝钠合金(单质钠和单质铝熔合而成)作载热介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Al
B.若把铝钠合金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则n(Al)≤n(Na)
C.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若放出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D.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A、B均是无机含氧酸的正盐,现把两盐溶液混合,使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及含溶质D的滤液.若取10g C在高温下灼烧可得5.6g金属氧化物E,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F.若把固体D加热可收集到1mol气体G和2 mol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frac{80}{3}$.
(1)C的化学式为CaCO3,F的电子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CO3+Ca(NO32=CaCO3↓+2NH4NO3
(3)过量F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
(4)D分解生成G和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frac{\underline{\;\;△\;\;}}{\;}$N2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