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物质A和物质B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2C(g)+D(g)
(1)下列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D
A.2v(B)=v(D)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中B、C、D的浓度之比为2:2:1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T1>T2(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0(填“>”、“<”或“=”).
(3)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2图所示:

①由图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则t8时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4)物质B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B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2.5mol•L-1•min-1,推测反应进行到16min时B的浓度约为2.5mol•L-1

分析 (1)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性不变,据此解答;
(2)根据先拐先平衡,如图1T1>T2,温度高C的百分含量也大,所以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①t8后,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同,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②根据速率图象分析,根据t4时降压,平衡正向移动,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分析绘制图象;
(4)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mol/L=20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速率降为原来的一半,据此计算.

解答 解:(1)A.V(B)=2V(D),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才可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A为固体,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密度增大,所以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混合气体中B、C、D的浓度之比为2:2:1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D;
(2)根据先拐先平衡,如图1T1>T2,温度高C的百分含量也大,所以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
(3)①t8后,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同,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故答案为:使用催化剂;
②t4时降压,则逆反应速率瞬间变小后逐渐增大,平衡正向移动,t5时达到平衡逆反应速率不变,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逆反应瞬间没变,但随后速率也会慢慢增加,所以请在图2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如图:
故答案为:
(4)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mol/L=10mol/L,
所以4~8 min期间,反应速率为$\frac{10mol/L}{4min}$=2.5 mol/(L•min);
由图可知,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mol/L=20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mol/L=10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min浓度变化为5 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 mol/L,
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 mol/L-5 mol/L-2.5 mol/L=2.5 mol/L,
故答案为:2.5 mol/(L•min);2.5 mol/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有关计算,本题的亮点在于连续多个条件改变引起v-t图的变化,更有意思的是学生习惯于v、v一起画,而本题只要求单画v,这打破了考生的思维定势,对于学生在真正考中顺利解答此类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B.蒸馏水C.自来水D.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在室温的条件下,pH均为5的H2SO4溶液和NH4C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两溶液中c(H+)•c(OH-)=1×10-14
(2)各取5mL上述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50mL,pH较大的是H2SO4溶液.
(3)各取5mL上述溶液,分别加热到90℃,pH较小的是NH4Cl溶液.
(4)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H2SO4溶液1×10-9mol/L;NH4Cl溶液1×10-5mol/L.
(5)取5mL NH4Cl溶液,加水稀释至50mL,$\frac{c(N{H}_{4}^{+})}{c({H}^{+})}$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2.2×10-8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0.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可逆反应为2X(g)?3Y(g)+Z(g),混合气体中X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该条件下M点X平衡转化率为$\frac{9}{11}$
B.压强大小有P3>P2>P1
C.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使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反应2A (g)?B(g)+D(g) 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 的浓度(mol•L-1) 随反应时间 (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时间
浓度
温 度
0102030405060
1800℃1.0c10.670.570.500.500.50
2800℃1.0c2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达到平衡的时间是40min,实验4达到平衡的时间是30min.
(2)C1大于C2 (填“大于”“小于”“等于”);C3=1.0mol•L-1
(3)实验4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快(填“快”或“慢”),原因是实验4的温度比实验1高,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4)如果2A (g)?B(g)+D(g) 是一个放热反应,那么实验4与实验1相比,实验1 放出的热量多,理由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两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是2min.
(4)改变下列条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B
A.升高温度
B.减小物质X的物质的量
C.加入某种催化剂
D.增加Y的浓度
(5)根据有效碰撞理论,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会变快(填“快”或“慢”),这是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进程,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加入0.1mol MnO2粉末于50mL过氧化氢溶液(ρ=1.1g•mL-1)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60mL.
(2)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为1min.
(3)反应放出$\frac{3}{4}$气体所需时间为2min.
(4)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D>C>B>A.
(5)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随着反应的进行,双氧水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随着减小.
(6)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的浓度0.107mol•L-1
(7)求反应到2min时,H2O2的质量分数0.0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关下列说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B.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可生成CaCO3,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C.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而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不涉及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重铬酸铵[(NH42Cr2O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各组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D
A.CrO3+NH3+H2O        B.Cr2O3+NH3+H2O
C.CrO3+N2+H2O          D.Cr2O3+N2+H2O
(2)取300mL 0.2mol/L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KMnO4被还原成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5I-+8MnO4-+34H+=5I2+5IO3-+8Mn2++17H2O
(3)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a.请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单线桥法表示):
B.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②.(填写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d.产生0.1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