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H、D、T表示同一种核素

B.F-离子结构示意图

C.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

D.次氯酸电子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p的原子的电子占有 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

(2)e、f、g、h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3)单质d与单质a反应的产物的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该分子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h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_____________。

(5)o、p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o

p

电离能/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O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p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d、e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的组成中a、d、e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2:3,此盐的化学式为 ,含有的化学键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云南省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为杂质,其中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B.I2(砂子) 加热

C.Na2O2(Na2O) 氧气中加热 D.Cl2(HCl) 通过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宝鸡市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宝鸡市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5分)已知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

实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取2 mL 1 mol·L-1 KI溶液, 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3滴(1滴约为0.05 mL,下同)。

ⅰ.溶液呈棕黄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

ⅱ.溶液不显红色。

①写出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 。

③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故改进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2。

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取2 mL 0.1 mol·L-1 KI溶液, 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3滴。

ⅰ.溶液呈棕黄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

ⅱ.溶液显红色。

ⅲ.继续加入2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ⅲ.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本实验改用0.1 mol·L-1 KI溶液的目的是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CCl4后上层溶液红色消失的原因: 。

(2)甲同学认为“用CCl4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I2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I2、I3-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I2+I- I3-。于是提出假设: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①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

实验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取1 mL实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2 mL CCl4, 振荡、静置。

ⅰ.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ⅱ.取1 mL饱和碘水,加入2 mL CCl4, 振荡、静置。

ⅱ.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实验3的结论是 。

②甲同学依据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选用实验2中的试剂,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平衡I2+I- I3-的存在。

请你补充完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将实验2中下层紫红色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1中加入1 mL水,振荡、静置;向试管2中 。

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切开金属钠,光亮表面变暗:2Na+O2===Na2O2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Al3+ + 3OH-===Al(OH)3↓

C.将铁粉与水蒸气共热,产生气体:2Fe+3H2O(g)Fe2O3+3H2

D.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产生气体:2NaCl+2H2O 2NaOH+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位于短周期。A位于周期表的s区,其原子中电子层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有“生物金属”之称,E4+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由B、D形成的BD32 -离子中,其VSEPR模型名称是 ,离子的中心原子采用 杂化。

(3)已知由A、C、D三种元素按照4:2:3的原子个数比可形成某离子化合物,常温下测得该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pH=5,则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

(4)D、E和钡三种元素构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纳米级的EO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实验室往往通过ECl4在大量水中加热水解制得EO2·x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4月模拟练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