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工业上真空炼铷的反应方程式为2RbCl2+Mg$\stackrel{熔融}{?}$MgCl2+2Rb↑,对此反应能够进行正确解释的是(  )
A.高温下Mg2+得电子的能力比Rb+
B.MgCl2对热的稳定性比RbCl强
C.在一定条件下,Mg的金属性比Rb强
D.铷的沸点比镁低,及时抽走铷蒸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回答,反应方程式2RbCl2+Mg$\stackrel{熔融}{?}$MgCl2+2Rb↑可知生成物Rb为气态,把铷蒸气抽出,则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A.Mg的还原性小于Rb,则镁离子的得电子能力比Rb+强;
B.MgCl2的热稳定性比RbCl强;
C.Mg的金属性小于Rb;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Rb为气态,把铷蒸气抽出,则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 解:A.活泼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得电子能力越弱,由于Rb的活泼性大于Mg,则Mg2+得电子的能力比Rb+强,故A错误;
B.MgCl2的离子键比RbCl强,MgCl2的热稳定性比RbCl强,且两者稳定性与真空炼铷的原理无关,故B错误;
C.铷的金属活动性大于Na,Na的活泼性大于金属Mg,故Rb的活泼性大于Mg,故C错误;
D.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MgCl2+2Rb(气),该条件下,生成物Rb为气态,把铷蒸气抽出,则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可以不断向生成Rb(气)方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减少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是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2-苯基丙酸是一种医药制取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和农药的合成,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已知R-Br$\stackrel{NaCN}{→}$R-CN$\stackrel{{H}_{2}O/{H}^{+}}{→}$R-COOH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其中苯环上核磁共振氢谱为2组峰且面积比为1: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H2O;C→D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有机物C的名称为苯乙烯,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位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含氮化合物有以下性质:
①常温下NO2和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的过冷水中只有无色的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
②浓硝酸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时除生成NO2气体外还有少量NO生成.
该同学在验证了“性质①”后又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性质②”,同时测定某电器元件中铜银合金材料的含铜量.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相关药品;
第二步 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1,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盛有7g铜银合金粉末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3.5mol•L-1浓硝酸100mL;
第三步A中反应结束后…;
第四步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后都需要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第二步”中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
“第四步”中通入氮气是为了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完全被装置E吸收.
(2)“第三步”的目的是验证“性质②”并确保有害气体被完全吸收,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能证实“性质②”的预期现象:A中反应结束后,打开K2,持续通入氧气,D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3)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量确定装置A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100mL,装置C增重3.22g,装置E增重0.54g(E中N元素均以NO3-的形式存在),不考虑硝酸的挥发与分解以及空气对试剂的影响,则实验所用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2.9%(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字),实验后装置A烧瓶内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7mol•L-1
(4)已知存在可逆反应:Ag+FeCl3?AgCl+FeCl2
另一位同学提出可通过向盛有铜银合金的容器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的方法快速确定合金的含铜量,计算时所需的数据是铜银合金的质量和反应中产生沉淀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①用于除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B.图②可用于制取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C.图③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图④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合物G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已知:RCOOH$\stackrel{PCl_{3}}{→}$RCOCl;D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转化所加的试剂可能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H3COCl+E→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有关G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属于芳香烃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可以发生水解、加成、氧化、酯化等反应
D.1mol G最多可以跟4mol H2反应
(3)E的结构简式为
(4)F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CH3COONa+CH3OH++H2O.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③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的结构简式及M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反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与A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B.B能发生消去、氧化、取代、缩聚等反应
C.1 mol M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可消耗2n mol NaOH
D.A、B、C各1 mol分别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清晨松林中的空气格外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太阳初升时,我们还会看到林中有光亮“通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为化合反应
B.“通路”是胶体对光产生的丁达尔现象
C.上述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产生的臭氧有毒,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实验室用已知密度的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除量筒、烧杯外还需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
A.托盘天平B.容量瓶C.玻璃棒D.胶头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对于2NO2(g)═N2O4(g)△H<0反应,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B<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