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Pd↓+2H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2为还原产物 B. CO表现还原性
C. PdCl2被氧化 D. 当生成22.4LC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Z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Z2;25℃时,0.1mol·L-1XW溶液的pH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Z、R、W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C. 原子半径:X<Y<Z<R<W
D. Y、z均可与Ⅹ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19.2gCu完全溶于适量的浓HNO3中,收集到氮氧化物(含NO、NO2 、N2O4)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恰好能被180mL 2mol·L-1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3和NaNO2。则原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 )
A. 0.12mol B. 0.08mol C. 0.10mol D. 0.0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透明溶液中:Fe3+、NH4+、SO42-、Cl-
B. Ba(AlO2)2溶液中:K+、Mg2+、HCO3-、NO3-
C. 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Ba2+、Cl-、Br-
D. pH=0的溶液中:Na+、K+、S2-、S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以下两篇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了KNO3。
序号 | 古代文献 | 记载 |
1 | 《开宝本草》 |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
2 | 《本草纲目》 | “(火药)乃焰硝(KNO3)、硫黄、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 |
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 1中利用了溶解、蒸发、结晶的过程
B. 可用1中方法制成KNO3是由于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C. 2中火药使用时体现了硝酸钾的氧化性
D. 2中火药使用时产物可能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K2CO3、K2SO4、Cu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此白色固体溶于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滤液为无色。分别取白色沉淀和滤液备用。
①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沉淀溶解完全,且有气体生成。
②向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不能确定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白色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①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中一项重要发明,发生了分解反应
B. 古语:“雷雨发庄稼”,是因为发生了自然固氮
C.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来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 事实 | 推测 |
A |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
B |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 Si与Cl形成共价键 |
C |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
D |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 Ⅳ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矿物燃料脱硫脱硝可有效防止酸雨
B. 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SiO2
C. 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 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化学成分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