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⑧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元素符号)Na.
(2)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元素符号)Na>Al>O.
(3)②、③、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HNO3>H2CO3>H2SiO3
(4)用电子式表示①、④的元素以2:1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5)⑦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Al(OH)3=[Al(OH)4]-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Mg,⑦是Al,⑧是Si,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4)①、④的元素以2:1组成的化合物为水,水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氢氧键,据此用电子式表示出水的形成过程;
(5)⑦单质为金属铝,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二者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Mg,⑦是Al,⑧是Si.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上述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
故答案为:Na;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Al>O,
故答案为:Na>Al>O;
(3)非金属性N>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大小为:HNO3>H2CO3>H2SiO3
故答案为:HNO3>H2CO3>H2SiO3
(4)①、④的元素以2:1组成的化合物为水,H2O为共价化合物,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5)⑦单质为Al,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方程式为:OH-+Al(OH)3=[Al(OH)4]-
故答案为:OH-+Al(OH)3=[Al(OH)4]-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考查,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H3是电解质
B.海带中的碘为碘化钾,加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C.用酒精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溴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0g重水(D2O)含0.5mol的D2O分子,含5mol中子,约含氧原子0.5NA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明矾石的主要成分为K2SO4•Al2(SO43•2Al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某校研究小组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图:

(1)配平“焙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SO43+3S═2Al2O3+9SO2↑.
(2)分离溶液和废渣的操作是过滤,“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3)“调节pH”后过滤、洗涤Al(OH)3沉淀,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流出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
(4)“母液”中可回收的物质是K2SO4;Na2SO4
(5)若“焙烧”过程中恰好消耗48g硫黄,则理论上最终可得到468 g氢氧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烷基取代苯R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生成COOH,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COOH.现有分子式是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成为COOH的异构体共有7种,其中的3种是:CH2CH2CH2CH2CH3
请写出其他4种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X、Y、Z、W、R是短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相关信息
X原子核内无中子
Y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
Z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W原子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
R其离子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离子中半径最小的
(1)Y、Z、W、R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N>O(用元素符号表示).
(2)Y2电子式为,X、Y、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化肥,该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共价(填共价或离子);X与Z形成的18e-微粒的结构式为H-O-O-H.
(3)砷(As)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Y同一主族,As原子比Y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砷的原子序数为3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s2O5.该族第二到四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H3>PH3>AsH3(用化学式表示).
(4)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ⅠA族,能够说明W和R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cd.
a.W单质的熔点比R单质的熔点低          
b.W的化合价比R的低
c.常温下W单质与水的反应很剧烈,而R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现象不明显
d.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R强
(5)写出工业上冶炼R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熔融}$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曲线 a 和 b 是常温下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P 点时溶液中 c(Na+)=c(Cl-)=c(H+)=c(OH-
C.曲线 a 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曲线 b 中滴定前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15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将11.2L标准状况下的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加了5.6g,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单质A、B、C在常温下均为气态,分别由甲、乙、丙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丙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G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在常温下为液态,H是一种黑色晶体.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多数已略去).
请回答:
(1)甲、乙两种元素还可形成一种有4个原子核和18个电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实验室制取C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G与D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3)B在C中燃烧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通常状况下,1g B在A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D时,放出142.9kJ的热量,则表示B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
(4)以石墨为电极电解E的水溶液,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
(5)实验室检验F的水溶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的操作方法取少量溶液置于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如果变红,则证明有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