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因此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
Ⅰ、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H2O(I)═H2O(g)△H=+44.0kJ.mol-1
②2CH3OH(I)十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1
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25.8kJ/mol.
Ⅱ、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A:CO2(g)+3H2(g)?CH3OH(g)+H2O(g)△H1
反应B:CO(g)+2H2(g)?CH3OH(g)△H2
在体积为2L的合成塔中,充人2mol CO2和6mol H2,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及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温度变化如图所示.(T1、T2均大于300℃)

(1)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的反应的△H1<0(填“>”“<”或“=”).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10min),用H2表示 的反应速率为0.24 mol•L-1•min-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若保持恒温,当容器中n(CH3OH):n(H2O)为1:1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若保持恒温,当容器内气体压强恒定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C.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常数:K(T1)<K (T2
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frac{n(H2)}{n(CH3OH)}$增大
(4)对于反应A,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AD.
A.增加CO2的量                   B.升高温度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按原比例再充入CO2和H2
(5)某温度下,将4mol CO和12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5mol•L-1,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33.
(6)在T1温度时,将1mol CO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0.5A.

分析 Ⅰ: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热化学方程式;
Ⅱ、(1)由图T2>T1,而温度越高甲醇的量越少,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2)根据反应速率v=$\frac{△c}{△t}$计算v(CO2),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3)A、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CH3OH):n(H2O)为1:1;
B、当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
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frac{n(H2)}{n(CH3OH)}$增大;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增加甲醇产率,由此分析各项;
(5)根据三行式求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然后代入表达式计算;
(6)根据CO2的转化率求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从而求得结论.

解答 解:Ⅰ:①H2O(l)═H2O(g)△H=+44.0kJ.mol-1
②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②+①×2得到2CH3OH(g)+3 O2(g)=2CO2(g)+4H2O(l)△H=-1451.6kJ/mol
CH3OH(g)+$\frac{3}{2}$ O2(g)=CO2(g)+2H2O(l)△H=-725.8kJ/mol,
故答案为: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25.8kJ/mol;
Ⅱ、(1)由图T2>T1,而温度越高甲醇的量越少,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1<0,故答案为:<;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CO2)=$\frac{1mol/L-0.2mol/L}{10min}$=0.08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0.08mol•L-1•min-1=0.24 mol•L-1•min-1,故答案为:0.24 mol•L-1•min-1
(3)A、若保持恒温,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n(CH3OH):n(H2O)始终为1:1,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B、该反应是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保持恒温,当容器内气体压强恒定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C、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T2,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发现移动,所以平衡常数:K(T1)>K (T2),故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frac{n(H2)}{n(CH3OH)}$增大,故正确;
故选BD;
(4)A.增加CO2的量,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加,故正确;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醇产率减小,故错误;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甲醇产率不变,故错误;
D.按原比例再充入CO2和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加,故正确;故选AD;
(5)CO(g)+2H2(g)?CH3OH(g)
初起:2mol/L     6mol/L       0
变化:1.5mol•L-13mol•L-1 1.5mol•L-1
平衡:0.5mol•L-1 3mol•L-11.5mol•L-1
所以K=$\frac{1.5}{0.5×{3}^{2}}$=0.33,
故答案为:0.33;     
(6)由化学平衡的三段模式法计算可知,
       CO2 (g)+3H2(g)=CH3OH(g)+H2O(g)
起始    1        3          0          0
变化    A        3A         A          A
平衡    1-A      3-3A       A          A
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1-A+3-3A+A+A):(1+3)=(2-A):2=1-0.5A,故答案为:1-0.5A.

点评 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因素,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装置,室温下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空气和H2、O2的混合气体在可移动的活塞两边,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最接近于(  )
①2:7②5:4③4:5④7: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室温下,在0.2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1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0→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H)4]-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某硝酸厂处理尾气中NO的方法是:催化剂存在时用H2将NO还原为N2.已知:

则氮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2H2O(g)═2NO(g)+2H2(g)△H=+665kJ•mol-1
(2)在压强为0.1Mpa条件,将a mol CO和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CO){c}^{2}({H}_{2})}$
②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大甲醇产率的是B
A.升高温度
B.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某催化剂效果时,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1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进行;在$\frac{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最佳温度在870℃或相近温度左右.
②用CxHy(烃)催化还原NOx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写出C2H6与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2H6+14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8CO2+7N2+12H2O
(4)以NO2、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图2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Ⅰ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则该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一定条件下xA+yB?zC达到平衡时,请填写:
(1)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关系是x+y>z.
(2)已知B、C是气体,现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固体或液体(填状态).
(3)若容器容积不变,加入气体B,气体A的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若容器容积不变,且A、B、C都是气体,向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则C.
A.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平衡不移动              D.反应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并与容器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2S-2e-═2Ag++S
C.该过程中铝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铁钾矾[KxFey(SO4m•nH2O](其中Fe元素为+3价)常用作工业媒染剂.其组成可用如下方法测定:
①准确称取10.06g样品(不含杂质)配成100mL溶液A.
②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2.33g.
③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足量的KI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25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0.00mL至终点(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
(1)步骤②中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再滴加硝酸银,若溶液中不出现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2)已知室温下BaSO4的Ksp=1.1×10-10,欲使溶液中c(SO42-)≤1.0×10-5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1.1×10-5mol•L-1
(3)步骤③中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为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4)通过计算确定铁钾矾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锰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业及国防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Ⅰ.二氧化锰、锌是制造干电池的重要原料.
(1)锰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ⅦB族,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
(2)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是:Zn+2MnO2+2H2O=2MnOOH+Zn(OH)2,其中锌作负极,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MnO2+e-+H2O=MnOOH+OH-
(3)向废旧锌锰电池内的混合物[主要成分MnOOH、Zn(OH)2]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稀草酸(H2C2O4),并不断搅拌至无CO2产生为止,写出MnOOH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OOH+H2C2O4+2H2SO4=2CO2↑+2MnSO4+4H2O.
Ⅱ.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体中,生LiMnO2.回答下列问题:
(4)ClO4-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5)该电池正极反应为Li++MnO2+e-=LiMnO2
Ⅲ.
(6)KMnO4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氧化剂,工业可用软锰矿为原料先制得锰酸钾,然后电解锰酸钾溶液就可以得到KMnO4,则电解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MnO42--2e-=2MnO4-,当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时,阴极上得到的产物的质量为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2)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
(3)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甲中盛放浓硫酸(填名称).
(4)C1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5)该兴趣小组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制备氯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2.24L.
(6)某氯碱工厂的氯气管道发生泄漏,以下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将人群向高处疏散     
B.将人群向低处疏散
C.关闭氯气管道,用碱液浸泡过的棉布覆盖泄漏部位
D.关闭氯气管道,用饱和NaCl溶液浸泡过的棉布覆盖泄漏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