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反应Ⅰ Ni(S)+4CO(g) Ni(CO)4(g)△H1<0
反应Ⅱ Ni(CO)4(g)  Ni(S)+4CO(g) △H2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Ⅰ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2)已知350K下的2L密闭容器中装有100g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反应),通入6 molCO气体发生反应Ⅰ制备Ni(CO)4,容器内剩余固体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0min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①反应Ⅰ在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i(CO)4)=                 
②若10min达到平衡时在右端得到29.5g纯镍,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Ⅱ中 △H2   0(填“>”、“<”、“=”);若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        。(双选)
a.平衡常数K增大   b.CO的浓度减小    c.Ni的质量减小    d.v[Ni(CO)4]增大
(4)用吸收H2后的稀土储氢合金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用MH)表示),NiO(OH)作为电池正极材料,K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制得高容量,长寿命的镍氢电池。电池充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NiO(OH)+MHNi(OH)2+M 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①增大CO浓度,加压。(各1分共2分)
②0.05mol·L-1min-1(2分)
③0.5(2分)
(2)>(2分)bc(2分)
(3)Ni(OH)2+OH?-e="NiO(OH)+" H2O (2分)还原(1分)

解析试题分析: (1)要提高反应Ⅰ中Ni(CO)4的产率,就是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此除了改变温度以外,还可以适当增大压强、增大CO的初始浓度。
(2)①反应至10min时,固体Ni的质量减小了100-41=59g,所以反应的n(Ni)= 59g/59g/mol=1mol,所以生成的Ni(CO)4)也为1mol,所以v(Ni(CO)4)="1/(10×2)" mol·L-1min-1=0.05mol·L-1min-1
②反应十分钟达平衡,右端得到29.5g的纯镍,是发生了反应II,所以此处为干扰信息,所求的反应I的平衡常数与反应II无关,因此计算过程如下:
Ni(S)+4CO(g) Ni(CO)4(g)
起始(mol)              6                   0(1分)
变化(mol)    1         4                   1(1分)
平衡(mol)              2                   1(1分)
平衡(mol/L)            1                  0.5
K = c[Ni(CO)4]/c4(CO) = 0.5/14 = 0.5(2分)
(3)反应II为反应I的逆过程,所以反应II中的△H2 >0;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分析如下: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变小,a错误;平衡逆向移动,CO的浓度减小,Ni的质量减小,bc正确;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D错误。
(4)从电池充放电总反应式来看,NiO(OH)→ Ni(OH)2 中Ni的化合价+3→+2,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放电时作正极。相反,当充电时Ni(OH)2→NiO(OH)时,Ni(OH)2 应该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Ni(OH)2+OH?-e="NiO(OH)+" H2O,而充电时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应原理知识、反应速率和K的计算、电化学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分)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少量CO的存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常用SO2将CO氧化SO2被还原为S。
已知: C(s)+(g)=CO(g)ΔH1=-126.4kJ/mol        ①
C(s)+O2(g)=CO2(g)  ΔH2= -393.5kJ·mol-1       ②
                 S(s)+O2(g)=SO2(g)   ΔH3= -296.8kJ·mol-1         ③
则SO2氧化CO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①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ΔH     0(填“>”或“ <”)。
图2表示CO的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 n(H2)/n(CO)]、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I、II、III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1、K2、K3的大小关系为         ;测得B(X1,60)点氢气的转化率为40%,则x1=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2充入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序号)。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E. 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③一定条件下,将2molCO和2molH2置于容积为2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CO与H2体积之比为2∶1,则平衡常数K=              
(3)最新研究发现,用隔膜电解法可以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
原理:使用惰性电极电解,乙醛分别在阴、阳极转化为乙醇和乙酸,
总反应为:2CH3CHO+H2OCH3CHOH+CH3CHOOH。
实验室中,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 处理过程,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电解过程中,两极除分别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产生无色气体,阳极电极反应分别为:
4OH-4e═O2↑+2H2O;                                   。
②在实际工艺处理过程中,阴极区乙醛的去除率可达60%。若在两极区分别注入1m3乙醛的含量为300mg/L的废水,可得到乙醇        kg(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
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平衡常数的值越       
(2)某温度下,若把10 mol N2与30 mol H2置于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K=       (可用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N2)=2v(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3)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像一定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 mol/L、c(B)=0.200 mol/L及c(C)=0 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________;
实验③:vC=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其中CO2、CO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在1 min时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2 g。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O2)=________。
(2)反应进行至2 min时,若只改变温度,曲线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3 min时再次达到平衡,则ΔH________0(填“>”、“<”或“=”)。
(3)5 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g),平衡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v先增大后减小  b.v先减小后增大
c.v先增大后减小  d.v先减小后增大
表示n(CO2)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写图中曲线的字母编号)。
(4)请用固态物质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D(s) ΔH=-Q kJ·mol-1(Q>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A的转化率为α。请回答下列问题:
(1)Q1________Q(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转化率α=________(用含Q、Q1的代数式表示);平衡后,若加入少量物质D,A的转化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K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如下列四个选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________(填字母)。
A.2 mol A、1 mol B、1 mol Ar
B.3 mol C、1 mol D
C.1 mol A、0.5 mol B、1.5 mol C、0.5 mol D
D.2 mol A、1 mol B、1 mol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火电厂的脱硫尾气通入饱和K2CO3溶液吸收池后,经分解池制得纯净的CO2,再在合成塔与H2反应生成甲醇。其工艺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吸收池中饱和K2CO3溶液吸收CO2的离子方程式是                          
(2)流程示意图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300℃时,合成塔中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在密闭条件下,下列示意图能说明反应进行到t1时刻时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4)利用合成塔中失活后的铬锌触媒可制得含有Cl- 和CrO42- 的溶液,其浓度均为0.01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的AgNO3溶液时,首先产生沉淀的阴离子是      (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2CrO4)=9.0×10-12)
(5)合成塔中失活的铬锌触媒可用于制备锌锰电池。在碱性条件下,该电池的总反应为:Zn(s) +2MnO2(s) +H2O(l) = Zn(OH)2(s) +Mn2O3(s)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用电池电解(惰性电极)足量的Mg(N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电解过程中阴极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
(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
(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的速率有快有慢________;
(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1的盐酸和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
(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里,在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