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丁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己知2一丁烯有顺、反两种同分异构体,可表示为顺-C4H8、顺-C4H8.一定条件下,它们分别发生加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之间存在如下转化: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6.2kJ/mol.下列叙述中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填序号)
a.顺-C4H8的含量保待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达到平衡后,若要进一步提高体系中反C4H8的含量,可采取的措施是降温.
(2)2-丁烯与氢气反应时,一般用镍作催化剂,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原料.
①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Ⅰ.Ni(S)+4CO(g)$\stackrel{50℃}{?}$Ni(CO)4(g)△H<0;
Ⅱ.Ni(CO)4(g)$\stackrel{230℃}{?}$Ni(S)+4CO(g),
则图1中能反映出羰基法提纯粗镍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②在一定条件下的2L密闭容器中制备Ni(CO)4,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反应)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Ni(CO)4在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③若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b(填序号)
a.平衡常数K增大    b.CO的浓度减小    c.v[Ni(CO)4]增大
④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用羰基法提纯粗镍,将粗镍粉末装入玻璃管一端,抽真空后充入CO并封管,控制温度在50℃,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加热至230℃,即可在该端获得纯净的镍.

分析 (1)将方程式①-②得目标方程式,焓变进行相应的改变;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若要进一步提高体系中反C4H8的含量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2)①反应I放出热量,说明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II应该吸收热量,则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②随反应进行,粗镍减少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①消耗的镍的质量,粗镍的纯度98.5%,1-10min内粗镍质量减少100g-41g=59g;镍的质量=59g×98.5%=58.115g在0~10min,生成Ni的物质的量=$\frac{(100-41)g×98.5%}{59g/mol}$=0.985mol,v=$\frac{\frac{n}{V}}{△t}$;
③若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④50℃Ni反应生成Ni(CO)4,230℃时Ni(CO)4分解生成Ni,通过改变温度设计实验.

解答 解:(1)将方程式①-②得目标方程式,△H=(-119.8kJ/mol)-(-112.7kJ/mol)=-62kJ/mol;
a.顺-C4H8的含量保待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c.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选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要进一步提高体系中反C4H8的含量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6.2kJ•mol-1;a;降低温度;
(2)①反应I放出热量,说明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II应该吸收热量,则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只有a符合,故选a;
②随反应进行,粗镍减少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①消耗的镍的质量,粗镍的纯度98.5%,1-10min内粗镍质量减少100g-41g=59g;镍的质量=59g×98.5%=58.115g在0~10min,生成Ni的物质的量=$\frac{(100-41)g×98.5%}{59g/mol}$=0.985mol,故在0~10min,v[Ni(CO)4]=$\frac{\frac{0.985mol}{2L}}{10min}$=0.985mol/(2L×10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③若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O浓度减小、v[Ni(CO)4]减小,故选b;
④50℃Ni反应生成Ni(CO)4,230℃时Ni(CO)4分解生成Ni,通过改变温度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方案为控制温度在50℃,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加热至230℃,即可在该端获得纯净的镍,
故答案为:控制温度在50℃,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加热至230℃,即可在该端获得纯净的镍.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计算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难点是实验方案设计,要根据两个方程式差异性设计实验,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设等方法
B.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的第二步是观察物质的外观
C.可以用分类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
D.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室温下将a mL三种一元酸分别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表:
组别c(一元酸)c(NaOH)/mol•L-1混合溶液的pH
c(HX)=0.1mol•L-10.1pH=x
c(HY)=0.1mol•L-10.1pH=7
c(HZ)=0.1mol•L-10.1pH=9
(1)上述这三种酸中一定属于强酸的是HY,丙组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Z+OH-═H2O+Z-,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mol•L-1
(2)部分实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如图:

①表示乙组实验的pH变化曲线是图1(填“图1”或“图2”)
②以上两图中表示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E.
(3)常温下,将pH=3的盐酸a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①浓度为1.0×10-3 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0×10-3 mol•L-1的氨水c L
③c(OH-)=1.0×10-3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d L.则a、b、c、d的大小关系是b>a=d>c.
(4)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图3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B(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 <m2(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某只含有C、H、O元素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
B.该物质含有双键,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该物质属于酯类
D.分子式为C3H8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
A.冰毒、黄连素B.海洛因、冰毒C.大麻、摇头丸D.黄曲霉素、尼古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氮氧化物(NOx)、SO2和CO2等气体会造成环境问题.对燃煤废气进行化学方法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1)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2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1160kJ•mol-1
H2O(l)═H2O(g)△H2=+44kJ•mol-1
写出甲烷将NO2还原为N2并生成液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NO2(g)=N2(g)+CO2(g)+2H2O(l)△H=-954kJ•mol-1
(2)工业上利用CO2生成甲醇燃料,反应为: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容器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不变),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坐标).
①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5mol•L-1•min-1
②列式计算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1×1}{2×1^3}$=0.5.
③第12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g)和3molH2O(g),则v小于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物质的量变化如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
(3)采用如图2装置将S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若A为SO2,B为O2,则A为负极,该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4H++SO42-
(4)常温下,Ksp(BaCO3)=2.5×10-9,Ksp(BaSO4)=1.0×10-10,欲用1LNa2CO3溶液将0.01molBaSO4转化为BaCO3,则c(Na2CO3)≥0.26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frac{C{u}_{2}O}{ZnO}$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将1molCO(g)和2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CH3OH(g),反应过程中,CH3OH(g)的物质的量(n)与时间(t)及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300℃时,平衡常数K=100;
②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5mol•L-1•S-1
③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处于Z点的体系,将体积压缩至原来的$\frac{1}{2}$,达到新的平衡后,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氢气的浓度与原平衡比减少 b.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frac{n(CO)}{n(C{H}_{3}O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进行反应,2SO2+O2?2SO3,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密闭容器体积/L2221
起始物质的量n(SO2)/mol0.400.800.800.40
n(O2)/mol0.240.240.480.24
SO2的平衡转化率%80α1α2α3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400
C.SO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3
D.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常温下,向100mL 0.01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 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强酸(填“强”或“弱”),理由是0.01 mol•L-1 HA溶液的pH为2,说明HA完全电离.
(2)MA稀溶液的pH=a,则a<7(填“>”、“<”或“=”),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
(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M+)>c(A-)>c(OH-)>c(H+).
(4)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2c(A-)(填“>”、“<”或“=”);若此时溶液中pH=10,则c(MOH)+c(OH-)=0.005+1×10-10 mol•L-1(用代数式表示).
(5)K点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K点为等浓度的MA和MOH的混合溶液,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A的水解程度,使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