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5010001200
K0.60.91.01.7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H2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两个C=O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O键断裂
D.K不变
E.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850℃;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mol CO2、1.2mol H2、0.75mol CO、1.5molH2O(g),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5)在850℃下,将1.5mol CO2、1.0mol H2混合于该1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2)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3)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说明平衡常数K=1;
计算此时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5)设氢气转化率为x,则转化的氢气为xmol,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再利用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解答.

解答 解:(1)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
故答案为:$\frac{c(CO)•c({H}_{2}O)}{c(C{O}_{2})•c({H}_{2})}$;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正反应方向;
(3)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自始至终不变,容器中压强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
B.到达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不变,H2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两个C=O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O键断裂,两个H-O键断裂时会生成2个C=O,说明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E.c(CO2)=c(CO)时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处于平衡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有关,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有关,故E错误;
故选:BC;
(4)根据c(CO2)•c(H2)=c(CO)•c(H2O)可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frac{c(CO)•c({H}_{2}O)}{c(C{O}_{2})•c({H}_{2})}$=1,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此时温度为850℃,
此时浓度商Qc=$\frac{0.75×1.5}{1×1.2}$=0.94<850℃时平衡常数K=1,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850℃;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5)设氢气转化率为x,转化的氢气为xmol,则:
            CO2(g)+H2(g)?CO(g)+H2O(g)
起始量(mol):1.5     1        0       0
变化量(mol):x       x        x       x
平衡量(mol):1.5-x   1-x      x       x
则$\frac{x×x}{(1.5-x)×(1-x)}$=1,解得x=60%,
故答案为:60%.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中等,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与应用,注意判断化学平衡状态,选择的物理量应是随反应进行发生不变,当该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到达平衡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C.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造出新的分子,但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
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会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向饱和氯水中加入过量的亚硫酸钠粉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B.只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D.溶液中存在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学变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CO2B.CO→CO2C.CuO→CuD.H2SO4→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3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0.8倍,则A的转化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molCO的质量是56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44.8L;所含分子数目约为1.204×1024;将质量比为14:22的CO和CO2混合,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G为第四周期元素,B、C相邻且同周期,A、D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甲为常见的溶剂.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元素为同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和F可形成化合物丙,E和F可形成化合物丁.G为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
(2)B和C比较,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N(填元素符号),其原因为O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4,而N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2s22p3,2p亚层属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难失去一个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较大.
(3)A与B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化合物甲,其主要原因是NH3和H2O之间含有氢键.
(4)甲、乙两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H2O2(填分子式),它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
(5)已知化合物丁熔点190℃,沸点183℃,结构如图所示.
①丙和丁比较,熔点较低的化合物是Al2Cl6(填化学式),其原因为Al2Cl6为分子晶体,NaCl属于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熔点比分子晶体高.
②则丁含有的作用力有BDE(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E.范德华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近年来倍受人们的青睐,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1)写出H2O2的电子式,其分子内存在极性、非极性键.
(2)与H2O2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为(写化学式)F2,与H2O2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三原子化合物分子为(写化学式)H2S.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氯气,为了除去氯气,常加入H2O2作脱氯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2=2H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X的转化率是30%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2Z;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5mol/(L•min),
(4)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该反应达到平衡.若三种物质都是气体,平衡时Y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