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CO高温下还原Fe2O3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分析 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
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C.CO高温下还原Fe2O3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D.发生Zn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Cu;

解答 解: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反应前固体为CuO,反应后固体为Cu,固体质量减小,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前固体为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为碳酸钠,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固体质量增加,故B正确;
C.CO高温下还原Fe2O3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前为氧化铁,反应后固体为铁,固体质量减小,故C错误;
D.发生Zn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Cu,反应前固体为Zn,反应后固体为Cu,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固体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前后固体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己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温度为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适当加快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钢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_{加热}^{铜或银}$2CH3CHO+H2O.
(3)在实验过程中控制鼓气的速度很重要:
①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气泡数,
②若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会停止的原因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B.氧化铝>氯化钾>氯化钠
C.CBr4>CCl4>CF4D.AsH3>PH3>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A、B、C、D和E,五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
B.向D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一定有无色气体生成.
C.还原性强弱B>C
D.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C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  )
A.水果和蔬菜B.鱼肉和猪肉C.鸡蛋和鸭蛋D.早米和肝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足量稀硝酸与19.2g的铜粉在微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铜粉全部溶解,还原产物只有NO,求(注:需写出解答过程)
①标准状态下,生成NO的体积?
②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③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500mL,此时溶液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硫、氮的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之一是导致酸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O2形成酸雨的原因:3NO2 +H2O=2HNO3 +N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室盛装强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的原因:SiO2 +2OH-=Si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AlCl3在熔融状态时离子总数为0.4NA
B.2.2 g分子式为 2H218O的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2 NA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当阴极产生H2 22.4L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下pH=1的H2SO4溶液中,H+的浓度为0.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做焰色反应时必须先用稀硫酸洗涤铂丝
B.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混合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水成分
C.向碘水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将碘单质萃取出来
D.利用减压蒸馏可以分离出溶在CCl4中的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