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B.铁粉(Fe2O3):通入足量的CO气体加热后冷却
C.CaO固体(CaCO3):将固体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不止
D.NaCl溶液(Na2CO3):逐滴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杂质;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碘单质 | B、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分离氯化铁和氯化铜稀溶液 |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D、除去乙醛中溶有的少量乙酸;除去乙醇中溶有的少量苯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 | Y | Z | |
A | FeCl2溶液 | FeCl3 | KSCN溶液 |
B | CO2 | HCl | 饱和Na2CO3溶液 |
C | KCl溶液 | MgCl2 | 适量NaOH溶液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Fe粉 |
A、A | B、B | C、C | D、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CO2(SO2):通过饱和Na2CO3溶液,洗气 | B、Cl2(HCl):通过NaOH固体,吸收 | C、BaCl2溶液(HCl):加入足量BaCO3,过滤 | D、Na2SO4溶液(Na2SO3):通入足量Cl2,吸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醇催化氧化可得到甲醛,甲醛与新制Cu(OH)2的碱性溶液反应生成Cu2O沉淀。
①甲醇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 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1个Cu2O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B.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备环己酮:
环己醇、环己酮和水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环己醇 | 161.1(97.8)* | 0.962 4 | 能溶于水 |
环己酮 | 155.6(95)* | 0.947 8 | 微溶于水 |
水 | 100.0 | 0.998 2 |
|
*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该有机物与水形成的具有固定组成的混合物的沸点
(1)酸性Na2Cr2O7溶液氧化环己醇反应的ΔH<0,反应剧烈将导致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副反应增多。实验中将酸性Na2Cr2O7溶液加到盛有环己醇的烧瓶中,在55~
①酸性Na2Cr2O7溶液的加料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蒸馏不能分离环己酮和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己酮的提纯需要经过以下一系列的操作:a.蒸馏,收集151~
①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上述操作b、c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锥形瓶、玻璃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操作c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定制备的产物是否为环己酮,环己酮分子中有_________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其中含有的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而加入的试剂,其中能达到除杂目的的组别是 ( )
X | Y | Z | |
A | FeCl2溶液 | FeCl3 | KSCN溶液 |
B | CO2 | HCl | 饱和Na2CO3溶液 |
C | KCl溶液 | MgCl2 | 适量NaOH溶液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Fe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