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向20mL某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AlCl3溶液的浓度为0.5mol/L.
(2)图中V1的值为20.
(3)要获得0.39g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7.5或17.5ml.

分析 开始AlCl3与NaOH反应Al3++3OH-=Al(OH)3↓,生成Al(OH)3沉淀,NaOH量逐渐增多,Al(OH)3量逐渐增大,到A点时氢氧化钠将AlCl3恰好完全沉淀时,Al(OH)3沉淀达到最大量;随后再加NaOH,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量又逐渐减少,到B点时Al(OH)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lO2,沉淀完全溶解消失;根据c=$\frac{n}{V}$计算氯化铝的物质的量浓度;0.39 g Al(OH)3的物质的量=$\frac{0.39g}{78g/mol}$=0.005mol.当NaOH溶液不足时,生成0.39 g Al(OH)3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5 mol;当NaOH溶液过量时,还剩余0.39 g Al(OH)3,剩余0.39 g Al(OH)3溶解可以消耗0.005molNaOH,故共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0.02L×2mol/L-0.005mol=0.035 mol,根据V=$\frac{n}{c}$计算NaOH溶液的体积.

解答 解:(1)开始AlCl3与NaOH反应Al3++3OH-=Al(OH)3↓,生成Al(OH)3沉淀,NaOH量逐渐增多,Al(OH)3量逐渐增大,到A点时氢氧化钠将AlCl3恰好完全沉淀时,Al(OH)3沉淀达到最大量,再加NaOH,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量又逐渐减少,到B点时Al(OH)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lO2,沉淀完全溶解消失,OA段,Al3++3OH-=Al(OH)3↓,消耗氢氧化钠是0.015L×2mol/L=0.03mol,所以n(Al3+)=0.01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则n(AlCl3)=n[Al(OH)3]=0.01mol,故氯化铝的物质的量浓度=$\frac{0.01mol}{0.02L}$=0.5mol/L,
故答案为:0.5;
(2)AB段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0.01mol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消耗氢氧化钠是0.01mol,体积是5mL,所以V1=20mL,故答案为:20;
(3)0.39 g Al(OH)3的物质的量=$\frac{0.39g}{78g/mol}$=0.005mol.当NaOH溶液不足时,生成0.39 g Al(OH)3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3=0.015 mol,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frac{0.015mol}{2mol/L}$=0.0075L=7.5mL;当NaOH溶液过量时,还剩余0.39 g Al(OH)3,剩余0.39 g Al(OH)3溶解可以消耗0.005molNaOH,故共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0.02L×2mol/L-0.005mol=0.035 mol,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frac{0.035mol}{2mol/L}$=0.0175L=17.5mL,
故答案为:7.5或17.5.

点评 本题是AlCl3与NaOH反应与图象相结合的计算问题,考查了大家对图象的解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难度中等,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明确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NaHCO3+NaHS.
(2)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CH3OH(g);△H=-90.8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H=-246.4kJ•mol-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c、e(填字母代号).
a.压缩体积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3)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CH3OHCH3OCH3H2O
浓度/(mol•L-10.440.60.6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 (填“>”、“<”或“=”).
②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比热容是4.18J/(g.℃).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器材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反应过程温度差平均值是3.4摄氏度,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则所求中和热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则该条件下测得的中和热(溶液密度均取1g/mL,保留两位小数)的热化学离子方程式是H+(aq)+OH-(aq)═H2O(l)△H=-56.85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试剂相互滴加,不能用于鉴别的是(  )
A.NaCl和AgNO3B.Na2CO3和稀盐酸C.Al2(SO43和NaOHD.盐酸和Na[Al(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GB5461
产品等级一级
配料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分装日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kI O3+5KI+3H2 SO4=3K2 SO4+3I2+3H2O
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确认有I2生成的现象是CCl4层呈紫色
利用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可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四氯化碳.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32-+H2O=2I-+SO42-+2H+
(2)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恰好完全反应依据的现象是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测得精制盐的碘(I)含量(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单位为mg/kg).(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2)Ni(CO)4常温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则Ni(CO)4属于分子晶体.
(3)Ni2+可与丁二酮肟()作用生成腥红色配合物沉淀A.
①丁二酮肟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3和sp2,1mol该分子中含有的碳碳σ键和碳氮σ键的总数为5NA
②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甲烷,其原因是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而甲烷分子不能.
(4)据报道,某种含有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具有超导性,该新型超导晶体的一个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i3C.
已知晶胞参数为a nm,列示计算该晶体的密度$\frac{213}{({a×1{0}^{-7})}^{3}{N}_{A}}$g•cm-3(不用算出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不是纯净物的是(  )
A.向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B.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溶液与 Na2O2固体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 BaC12溶液
D.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用Na2CO3固体配制250mL 1.00mol/L的Na2CO3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必须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下列字母表示操作顺序,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2CO3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6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2CO3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BC;
A、称量Na2CO3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C)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4)某同学在用固体Na2CO3配制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其错误操作序号是①⑥

(5)如果直接使用浓度为2.00mol/L的Na2CO3溶液来配制100mL 1.00mol/L的Na2CO3溶液,需要量取2.00mol/L的Na2CO3溶液的体积为50.0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部分前36号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R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
S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T基态原子3d轨道上有1个电子
X
(1)写出R元素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N>O>C.
(2)S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3)T元素的原子N能层上电子数为2.
(4)X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用X单质、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