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不仅安全性差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该小组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写出玻璃导管的作用______(只写一点就可);
(3)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D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C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C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溶解度物质溶解度
Ca(OH)20.173Ba(OH)23.89
CaCO30.0013BaSO30.016
Ca(HCO3216.60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C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______;
(4)为验证C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现象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______检验产生的气体.②______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______溶液并观察现象.④______
(5)实验完毕,取下试管B并加热,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______;
(6)试管D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向吸收SO2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写出加溴水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解:(1)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故答案为: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
(3)通过比较表格知,钡的化合物溶解性大于钙的化合物,所以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故答案为: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亚硫酸氢钡;
(4)①亚硫酸氢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硫、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其现象是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故答案为:湿润的品红试纸,试管中有气泡生成,品红试纸褪色;
②亚硫酸氢钡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和水、亚硫酸钠,产生沉淀,所以所用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是试管中出现浑浊,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出现浑浊;
(5)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漂白后的溶液,溶液会恢复原来的颜色,根据此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6)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生成溴离子,
离子方程式为:SO32-+Br2+2OH-=H2O+SO42-+2Br-
故答案为:SO32-+Br2+2OH-=H2O+SO42-+2Br-
分析:(1)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水,注意铜和稀硫酸不反应;
(2)防止液体倒吸;
(3)用类比法比较表格中钙的化合物和钡的化合物的溶解性,从而确定未产生沉淀的原因;
(4)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亚硫酸氢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而中和氢元素;
(5)品红溶液的漂白性不稳定,加热反应后的溶液易恢复原来颜色;
(6)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生成溴离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检验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宿迁二模)实验化学实验室通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因此在制氢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同时,由于粗锌中还含有铁等杂质,使得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为了充分利用制氢废液,常用其制备皓矾(ZnSO4?7H2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氢气的废液为原料来制取皓矾并探究其性质.
(1)制备皓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
Fe(OH)3:2.7一3.7
Fe(OH)2:7.6一9.6
Zn(OH)2:5.7一8.0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的试剂①,供选择使用的有:氨水、NaClO溶液、20%的H2O2、浓硫酸、浓硝酸等,应选用
20%的H2O2
20%的H2O2
,其理由是
将制氢废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同时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将制氢废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同时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Zn粉、ZnO、Zn(OH)2、ZnCO3、ZnSO4等,应选用
ZnO、Zn(OH)2、ZnCO3
ZnO、Zn(OH)2、ZnCO3
,其理由是
调节溶液PH到3.7,使铁离子沉淀,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调节溶液PH到3.7,使铁离子沉淀,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
 
③从晶体1→晶体2,该过程的名称是
重结晶
重结晶

④在得到皓矾时,向晶体中加入少量酒精洗涤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为了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防止晶体溶解,影响产率
为了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防止晶体溶解,影响产率

(2)探究ZnSO4?7H2O的性质
⑤称取28.7g ZnSO4?7H2O研细后置于坩埚中小心加热,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对应数据见下表:
温度(℃) 60 240 930 1000
残留固体质量(g) 19.7 16.1 8.1 8.1
试写出ZnSO4?7H2O加热到1000℃时的反应方程式
ZnSO4?7H2O
 1000℃ 
.
 
ZnO+SO3+7H2O
ZnSO4?7H2O
 1000℃ 
.
 
ZnO+SO3+7H2O
. 
⑥取少量ZnSO4?7H2O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若改用氨水得到相同的现象.查资料知,氢氧化锌与氢氧化铝均有两性,且锌离子可与氨水形成络合离子[Zn(NH34]2+.则Zn(OH)2沉淀中加入NaOH溶液和加氨水均得到无色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Zn(OH)2+2OH-=ZnO22-+2H2O
Zn(OH)2+2OH-=ZnO22-+2H2O
(任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化学实验室通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因此在制氢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同时,由于粗锌中还含有铁等杂质,使得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为了充分利用制氢废液,常用其制备皓矾(ZnSO4?7H2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氢气的废液为原料来制取皓矾并探究其性质.
(1)制备皓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
Fe(OH)3:2.7一3.7
Fe(OH)2:7.6一9.6
Zn(OH)2:5.7一8.0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的试剂①,供选择使用的有:氨水、NaClO溶液、20%的H2O2、浓硫酸、浓硝酸等,应选用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②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Zn粉、ZnO、Zn(OH)2、ZnCO3、ZnSO4等,应选用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③从晶体1→晶体2,该过程的名称是______.
④在得到皓矾时,向晶体中加入少量酒精洗涤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
(2)探究ZnSO4?7H2O的性质
⑤称取28.7g ZnSO4?7H2O研细后置于坩埚中小心加热,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对应数据见下表:
温度(℃)602409301000
残留固体质量(g)19.716.18.18.1
试写出ZnSO4?7H2O加热到1000℃时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⑥取少量ZnSO4?7H2O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若改用氨水得到相同的现象.查资料知,氢氧化锌与氢氧化铝均有两性,且锌离子可与氨水形成络合离子[Zn(NH34]2+.则Zn(OH)2沉淀中加入NaOH溶液和加氨水均得到无色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任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09年江苏省宿迁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实验化学实验室通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因此在制氢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同时,由于粗锌中还含有铁等杂质,使得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为了充分利用制氢废液,常用其制备皓矾.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氢气的废液为原料来制取皓矾并探究其性质.
(1)制备皓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
Fe(OH)3:2.7一3.7
Fe(OH)2:7.6一9.6
Zn(OH)2:5.7一8.0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的试剂①,供选择使用的有:氨水、NaClO溶液、20%的H2O2、浓硫酸、浓硝酸等,应选用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②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Zn粉、ZnO、Zn(OH)2、ZnCO3、ZnSO4等,应选用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③从晶体1→晶体2,该过程的名称是______.
④在得到皓矾时,向晶体中加入少量酒精洗涤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
(2)探究ZnSO4?7H2O的性质
⑤称取28.7g ZnSO4?7H2O研细后置于坩埚中小心加热,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对应数据见下表:
温度(℃)602409301000
残留固体质量(g)19.716.18.18.1
试写出ZnSO4?7H2O加热到1000℃时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ZnO+SO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