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一种纸质软电池,该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一面附着锌,另一面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关于此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Zn为负极,ZnO为正极,MnO2催化剂]
B.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
C.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Zn流向MnO2,内电路电子由MnO2流向Zn
D.电池工作时OH通过薄层纸片向附着二氧化锰的电极移动

B

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中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MnO2被还原,应为原电池的正极,错误;B、从总反应式可知MnO2被还原为MnO(OH),故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 + e+ H2O=" MnO(OH)" + OH,正确;C、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Zn流向MnO2,内电路依靠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错误;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Zn电极)移动,错误。
考点:考查新型电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研究小组发明了第一块可为人体人造器官提供电能的可植入的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其基本原理是葡萄糖和氧气在人体中酶的作用下发生的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酸性环境),下列对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燃料电池不可以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消耗1mol氧气则转移4mole,H会向负极移动
D.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怎样提高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的效率,从而在将来达到可以利用葡萄糖生物燃料电池为任何可植入医疗设备提供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如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a电极产生1.12LH2
B.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2O +4e-=2H2↑+4OH
C.c电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池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池
D.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O 2+4H++4e-=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时溶液中SO42移向Cu极 
B.构成原电池时Cu极反应为: Cu﹣2e=Cu2+ 
C.要使Fe极不被腐蚀,Cu片换Zn片或a接直流电源负极 
D.a和b分别接直流电源正、负极,Fe片上有气体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属于使用电化学保护法的是

A.在铁中加入铬、镍等制成不锈钢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种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50 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0.02 mol电子,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工作一段时间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①=②=③=④
B.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④>③=①>②
C.产生气体的总体积:④>②>①>③
D.电极上析出的固体的质量: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不能用Fe+H2SO4=FeSO4+H2↑表示的是(     )

A.用导线将铁片和铜片连接后,放入一盛有稀 H2SO4溶液的烧杯中
B.将铁片直接放入一盛有稀 H2SO4溶液的烧杯中
C.Cu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一定量的H2SO4溶液
D.Cu片作阴极,铁片作阳极,电解一定量的H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

A.蓝、紫、红
B.红、蓝、紫
C.红、紫、蓝
D.蓝、红、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用铁棒作阳极、碳棒作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1-+2H2OH2↑+Cl2↑+2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 e=Cu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一2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