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装置Ⅱ、Ⅲ中依次盛装的是浓H2SO4、冰水 | |
B. | 实验时,应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盛装稀硫酸的分液漏斗 | |
C. | 为鉴定制得的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需要用到的试剂为盐酸、双氧水、硫氰化钾溶液 | |
D. | 该实验中制备氢气的装置也可用于氢氧化钠稀溶液与氯化铵固体反应制备氨气 |
分析 Ⅰ为氢气的发生装置,Ⅱ为干燥装置,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装置Ⅲ需水浴加热,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且保持稳定恒定;装置Ⅳ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温度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要严密;控制好温度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装置Ⅲ需水浴加热,目的是使SiHCl3气化,与氢气反应,故A错误;
B.应先通入氢气,以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在加热时爆炸,故B错误;
C.检验是否含有铁,加入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加入过氧化氢可生成氯化铁,然后用KSCN检验,故C正确;
D.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氢氧化钠稀溶液制备氨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转化和制备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SO32-、CO32- | |
B. | 无色透明溶液中:H+、Ca2+、Cl-、AlO2- | |
C. | 含大量Fe3+的溶液中:K+、I-、SO42-、NO3- | |
D. | 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H4+、Na+、NO3-、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 |
B. | 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降低 | |
C. | 此时A的转化率为50% | |
D. | 4 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 B. |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2O32-、Na+、Cl-、H+ | B. | Na+、Mg2+、Cl-、SO42- | ||
C. | Ba2+、Na+、SO42-、OH- | D. | K+、C2H5OH、MnO4-、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容器 | 温度/℃ |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 |||
CO(g) | H2(g) | CH3OCH3(g) | CO2(g) | ||
Ⅰ | T1 | 0.10 | 0.10 | 0 | 0 |
Ⅱ | T1 | 0 | 0 | 0.10 | 0.10 |
Ⅲ | T2 | 0.10 | 0.10 | 0 | 0 |
A. | 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逆反应速率大于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 | |
B. | 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I | |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CO2)大于容器Ⅲ中c(CO2)的3倍 | |
D. | 若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四种反应物质且物质的量均为0.04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
B. | 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 | |
C. | 甲、乙、丙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1、w2、w3,则2w1=w2=w3 | |
D. | 丙充分反应,能产生0.05 mol O2,转移电子0.1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