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的数值会偏小.

分析 (1)图中缺少搅拌仪器,使酸碱迅速混合;
(2)如不盖硬纸板,热量散失,不能准确测定最高温度;
(3)一水合氨电离吸热,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不能保证HCl完全反应.

解答 解:(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如不盖硬纸板,热量散失,不能准确测定最高温度,则求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3)一水合氨电离吸热,则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会偏小;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不能保证HCl完全反应,测得的中和反应热的数值会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为高频考点,把握测定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电离吸热及保证HCl完全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N和Si是合成新型非金属材料的两种重要元素.请回答:
(1)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Si原子可形成多种氢化物,其中Si2H6中Si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4.
(2)ClO3- ClO4-中Cl都是以sp3轨道与O原子2p轨道成键,其微粒的立体结构分别为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
(3)N和Si形成的原子晶体中,N原子的配位数为3.
(4)NaN3常作为汽车安全气囊的填充物,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大多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的微观原因为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N3-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B、F与N三种元素同周期,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B(用元素符号表示)
(5)SiO2的晶胞与金刚石(如图所示)相似,可以看作Si原子替代C原子后,在两个成键的Si原子间插入1个O原子形成.则:
①晶胞中最小的环含有12个原子.
②若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晶胞中两个最近的Si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80ρ}{{N}_{A}}}$×1010pm(用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A、B、C、D四种常见元素信息如下:常温下,A元素的单质是第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中最稳定的单质;B元素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64sx,有+2、+3两种常见化合价;D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
(1)C3+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2)A元素与D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N>C (用元素符号表示).
(3)B元素的低价氧化物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B与D形成DB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4)已知DA-与A2结构相似,则HDA分子中б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5)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低,其原因是晶体类型不同,二氧化碳形成分子晶体,二氧化硅形成原子晶体.
(6)E的原子序数比C大3.
①已知氧元素和E能形成晶胞如图1的两种化合物,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CuO;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CuO中Cu2+外围电子排布为3d9,而Cu2O中Cu+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属于稳定结构.

②E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图2示,设E原子的半径为r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 示,则晶胞中E原子的配位数为12,E晶体的密度为$\frac{16}{\sqrt{2}{r}^{3}{N}_{A}}$g•cm-3(要求写表达式,可以不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a.将5% 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b.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c.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d.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e.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步骤b明显不合理,理由是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②实验步骤d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2)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
温度/℃010305056.76064708090
溶解度/g14.017.025.033.035.235.335.633.030.527.0
析出晶体FeSO4•7H2OFeSO4•4H2OFeSO4•H2O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3)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56.7℃<t<64℃.
(4)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证明步骤①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该过程的现象为:氯水(或双氧水、稀硝酸);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
②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灼烧、称量.
③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g.
④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Fe2+)含量的测定,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K1,下列表述一定正确的是(  )
A.K1=$\frac{[{H}_{2}]^{4}}{[{H}_{2}O]^{4}}$
B.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平衡常数K1减小
C.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K1不一定变化
D.Fe3O4(s)+4H2(g)?3Fe(s)+4H2O(g)的平衡常数为K2,K1×K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氮气和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B.标准状况下,5.6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氯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
C.1 mol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 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指出该装置的一处错误大小烧杯之间没有填满碎纸条.
(3)实验中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92kJ•mol-1
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36.8kJ热量,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0.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某元素的单质0.1mol与Cl2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单质的质量增加了7.1g,这种元素肯定不是(  )
A.NaB.MgC.CuD.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