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
图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
图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酸碱完全中和的时候pH会突变;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C.反应中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 解:A.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pH会突变,故A错误;
B.2SO2(g)+O2(g)?2SO3(g)△H<0,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方向移动,则逆方向是平衡常数增大,正方向的平衡常数减小,图象符合,故B正确;
C.反应中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锰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图象不符合,故C错误;
D.CH2═CH2(g)+H2(g)-→CH3CH3(g)△H<0,属于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热与焓变、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等,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用途与镁的还原性无关的是(  )
A.制作闪光粉B.镁合金用来制造火箭的部件
C.用镁从熔融的四氯化钛中提取钛D.制作北京奥运会的焰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0、△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两种物质反应,无论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如何,平衡常数均不变
D.增大反应物浓度,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 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0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1)完整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测定3次温度
(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3)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散失.
(4)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用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与57.3kJ•mol-1相比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Zn2++2OH-=Zn(OH)2↓     ZnCO3+2NaOH=Zn(OH)2↓+Na2CO3
B.Ba2++SO42-=BaSO4↓         Ba(OH)2+H2SO4=BaSO↓+2H2O
C.Ag++Cl-=AgCl↓            AgNO3+NaCl=AgCl↓+NaNO3
D.Cu+2Ag+=Cu2++2Ag↓        Cu+2AgCl=2Ag+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OH-+H+═H2O+BaSO4
B.Cl2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
C.将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2Na+2Cu2+═2Na++Cu
D.铜片投入稀硫酸中:Cu+2H+═Cu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a克H2含有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
A.$\frac{b}{2a}$B.$\frac{a}{2b}$C.$\frac{2b}{a}$D.$\frac{2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B.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1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2KI+O3+H2O═2KOH+I2+O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
①取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③将一块玻璃片(Ⅰ)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Ⅱ)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时间/min01530456090120
滤纸的
颜色
变化
玻璃片(Ⅰ)
上的滤纸
白色白色灰色浅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
玻璃片(Ⅱ)
上的滤纸
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灰色灰色浅蓝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药品中的a溶液是淀粉溶液.
(2)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O3的化学方程式:3O2$\frac{\underline{\;通电\;}}{\;}$2O3
(3)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保持温度相同是为了消除温度不同带来的误差.
(4)从实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CD(填序号).
A.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O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O3的氧化性比O2
D.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5)在O3氧化KI的反应中,若有24g O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或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