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位同学利用家中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可使玩具扬声器发出声音的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棒将逐渐被腐蚀
B.电子流向为铝质汽水罐→导线→食盐水→扬声器→导线→炭棒
C.食盐水中的Na+向炭棒移动
D.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①同分异构体;
②同系物;
③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④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R、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基态X原子的s电子数比p电子数多3个,Y、Z同周期且相邻,第一电离能:Y>Z,Z、R同主族,M核外电子有29种运动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XCl3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RCl2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
(2)H2Z、H2R的沸点分别为100℃、-60.4℃,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H2RO3的K1和K2分别为1.54×10-2和1.02×10-7,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K1>K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Z、M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若晶胞参数为apm.列式计算该晶胞的密度ρ=________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H=-92.0KJ·mol-1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20%。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s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是
A.吸收18.4KJ热量
B.放出18.4KJ热量
C.吸收73.6KJ热量
D.放出73.6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
A. 2(x-n) B. 2(x+n) C. 2x D. n+2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如下溶液:
①1.0mL0.10molL-1双氧水
②1.0mL0.20molL-1双氧水
③3.0mL0.10molL-1KMnO4溶液
④3.0mL0.010molL-1KMnO4溶液。
所有实验均需加入1.0mL稀硫酸(足量),依据褪色时间长短判定反应速率快慢:
(1)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9H2O2+3H2SO4=K2SO4+2MnSO4+7O2↑+12H2O,则该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若有9molH2O2参加该反应,则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若要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应选择试剂______进行实验(填序号)。
(3)某温度下,某同学按照(2)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褪色时间为5s:
①计算以H2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颜色变化会出现先慢后快并突然褪色的现象。为此该同学又进行了一次平行实验,只是加入少量MnSO4固体,结果溶液立即褪色,请推测颜色变化会出现先慢后快并突然褪色的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取两份等体积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与等量KMnO4溶液进行反应,绘制出c(H2O2)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A、B分别为不同温度时测定的曲线,则_____(填“A”或“B”)曲线所对应的实验温度高,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从地表渗出的、当地人称为“石脂”或“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果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 关于上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 “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 “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 D. 其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