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与实验I相比,实验II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 |
B. | 与实验I相比,实验III若只改变温度,则温度T1<T2,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
C. | 在实验I、II、III中,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体积百分含量相同 | |
D. | 若起始浓度c(X)=0.8mol/L,c(Y)=c(W)=0,其余条件与实验I相同,则平衡浓度c(X)=0.4mol/L |
分析 A、由图可知,实验Ⅰ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平衡时实验Ⅰ与实验Ⅱ中X的浓度不变,说明不影响平衡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可能为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浓度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C、由图可知,实验Ⅲ平衡时X的浓度小,X的物质的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实验Ⅲ平衡时X的体积百分含量低;
D、浓度降低,压强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变化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由图可知,实验Ⅰ到达平衡时X的浓度为0.5mol/L,故X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0.5mol/L=0.5mol/L,计算X转化率,据此计算.
解答 解:A、由图可知,实验Ⅰ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平衡时实验Ⅰ与实验Ⅱ中X的浓度不变,说明不影响平衡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可能为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故A正确;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浓度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实验I、II衡时X的浓度相等,实验Ⅲ平衡时X的浓度小,X的物质的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实验Ⅲ平衡时X的体积百分含量比实验I、II低,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实验Ⅰ到达平衡时X的浓度为0.5mol/L,故X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0.5mol/L=0.5mol/L,X转化率为$\frac{0.5mol/L}{1mol/L}$×100%=50%,起始浓度c(X)=0.8mol•L-1,浓度降低,压强减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变化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则平衡浓度c(X)=0.8mol•L-1×50%=0.4mol•L-1,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 |
B. |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 H+→Ca2++CO2↑+H2O | |
C. | 锌粉溶解于醋酸:Zn+2 H+→Zn2++H2↑ | |
D. |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木糖醇与足量钠反应最多可产生2.5molH2 | |
B. | 木糖醇是一种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 |
C. | 木糖醇易溶解于水,能发生酯化反应 | |
D. | 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 |
B. | 聚乙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
C. | 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 |
D. | 丙烯与水加成反应的产物存在同分异构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 |
B. |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 |
C. | 火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
D. | 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 B. | t2时,反应到达限度 | ||
C. | t2-t3,反应表面静止 | D. | 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学键是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
B. | 若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则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 |
C. | 某些吸热反应不加热也可能发生反应 | |
D. | 氮气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定,是因为其分子内部的共价键很难被破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1mol/L的甲酸溶液中c(H+)约为0.01mol/L
B.甲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C.10mL 1mol/L的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浓度下,甲酸的导电性比二元强酸溶液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