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为探究其化学性质,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1)甲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NH3
(2)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F→D→E→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F中有白色沉淀;安全瓶H的作用 是防倒吸.
Ⅱ.为测定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 g莫尔盐样品,配成500mL溶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取25.00mL样品溶液用0.1000mol•L-1的酸性K2Cr2O7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
乙方案:(通过NH4+测定)实验设计装置如图3所示.取25.00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请回答:
(1)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c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l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上下移动量气管(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4)若测得NH3为V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frac{392V×20}{44.8m}$×100%(列出计算式).

分析 Ⅰ.(1)莫尔盐[(NH42Fe(SO42•6H2O]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根据装置图可知,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会变红色;
(2)①要检验生成SO3(g)、SO2(g)及N2,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产生气体后,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氮气,据此答题;
②SO3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H装置导气管都是略露出胶塞,起到安全瓶作用;
Ⅱ.(1)甲方案中的反应,酸性K2Cr2O7溶液氧化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铁,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2)根据氨气的溶解性和装置特点分析,氨气极易溶于水,气体通过不能是水溶液;
(3)读数时,应使左右压强相等;
(4)根据氨气的体积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N守恒计算出硫酸亚铁铵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解答 解:Ⅰ.(1)莫尔盐[(NH42Fe(SO42•6H2O]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根据装置图可知,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所以装置C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NH3.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吸收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NH3
(2)①要检验生成SO3(g)、SO2(g)及N2,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产生气体后,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氮气,所以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F、D、E、G,
故答案为:FDE;
②SO3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 F中有白色沉淀,H装置导气管都是略露出胶塞,起到安全瓶作用,防止液体倒吸,
故答案为:F中有白色沉淀;防倒吸;
II.(1)重铬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故答案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乙方案中,装置中的导管在液面以上,符合排液体收集气体要求,量气管中液体应不能溶解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难溶于四氯化碳,故用排四氯化碳法收集,故答案为:c;
(3)读数时,应使左右压强相等保证读数准确,可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上下移动量气管(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4)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VL}{22.4L/mol}$=$\frac{V}{22.4}$mol,
m g硫酸亚铁铵样品中含N的物质的量为$\frac{500}{25}$×$\frac{V}{22.4}$mol=$\frac{20V}{22.4}$mol,
硫酸亚铁铵的纯度为:$\frac{\frac{20V}{22..4}×\frac{1}{2}mol×392g/mol}{mg}$×100%=$\frac{392V×20}{44.8m}$×100%,
故答案为:$\frac{392V×20}{44.8m}$×100%.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难点是排列实验先后顺序,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序,注意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中,操作和现象均正确且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现象
A验证BaSO3难溶于水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验证非金属性:Br>I将溴水滴加到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
C验证SO2的漂白性将SO2通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D验证某化合物是钠盐将该化合物在酒精灯上灼烧焰色为黄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Fe2O3+6H+═Fe2++3H2O
B.石灰石溶于盐酸中:CO32-+2H+═CO2↑+H2O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Cu2++2OH-═Cu(OH)2
D.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现有药品和如图装置:质量为wg的锌片、稀H2SO4、无水硫酸铜和蒸馏水,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定Zn的相对原子质量(气体体积均可认为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参见如图
(1)应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DCBE.
(2)操作中,怎样加放试剂以保证不漏出氢气连接好装置后,打开③的活塞,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将试管倾斜一定角度,将锌片放在试管壁上,塞好塞子,缓慢竖起试管将锌片滑入硫酸中,使反应开始.
(3)以下是测量收集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则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
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调试使之相同
②使试管和量筒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4)若④中收集到水VmL(锌片反应完全),则锌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frac{22400w}{V}$.
(5)由于锌片可能含不溶性杂质,实验测得的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真实值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还原性:SO32->I-.某溶液X可能含有NH4+、Na+、Ba2+、Fe3+、I-、SO32-、SO42-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X肯定只存在NH4+、SO42-
B.溶液X一定不含有Ba2+、Fe3+,可能含有I-
C.为确定可能存在的阴离子,可另取试液滴加足量盐酸、BaCl2溶液
D.为确定可能存在的阳离子,可用经过稀硫酸洗过的铂丝蘸取溶液X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OH-、CO3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KOH、Ba(OH)2溶液中,缓慢通入CO2:KOH、Ba(OH)2、K2CO3、Ba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溶液中加入锌粉:Fe3+、Cu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13+、NH4+、CO32-、SO42-、C1-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
B.沉淀F为Fe(OH)2
C.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D
D.往溶液E中通入少量CO2,有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含有大量Ba2+、H+、NO${\;}_{3}^{-}$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Fe2+B.NH${\;}_{4}^{+}$C.HCO${\;}_{3}^{-}$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CO2B.CH4C.C2H4D.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