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装置A中铁与氯气反应,反应为:2Fe+3Cl2 $\frac{\underline{\;\;△\;\;}}{\;}$2FeCl3,B中的冷水作用为是冷却FeCl3使其沉积,便于收集产品;为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使FeCl3潮解,所以用装置C无水氯化钙来吸水,装置D中用FeCl2吸收Cl2时的反应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氯气,不用考虑防倒吸,所以装置E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1)装置A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2)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根据FeCl3加热易升华的性质;
(3)B中的冷水作用为是冷却FeCl3使其沉积,便于收集产品;装置C的名称为干燥管;检验FeCl2是否失效应检验FeCl2是否存在,可以用KMnO4溶液检验;
(4)防止FeCl3潮解,不与水蒸气接触;
(5)尾气主要是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用考虑防倒吸;
Ⅱ.(6)三价铁具有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二者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根据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FeCl3与H2S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在电解池中氯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氯化铁,FeCl3可以循环利用,据此答题.
解答 解:Ⅰ.(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将变价铁氧化成高价铁,生成氯化铁,所以装置A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为2Fe+3Cl2 $\frac{\underline{\;\;△\;\;}}{\;}$2FeCl3,
故答案为:2Fe+3Cl2 $\frac{\underline{\;\;△\;\;}}{\;}$2FeCl3;
(2)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对FeCl3加热发生升华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
故答案为: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
(3)B中的冷水作用为是冷却FeCl3使其沉积,便于收集产品,装置C的名称为干燥管,检验FeCl2是否失效,应检验FeCl2是否存在,可以用KMnO4溶液检验,
故答案为: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干燥管;KMnO4溶液;
(4)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②通入干燥的Cl2⑤用干燥的N2赶尽Cl2,故选:②⑤;
(5)尾气主要是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用考虑防倒吸,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Ⅱ.(6)三价铁具有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二者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H2S=2FeCl2+2HCl+S↓,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
故答案为:2Fe3++H2S=2Fe2++S↓+2H+;
(7)根据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FeCl3与H2S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在电解池中氯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氯化铁,FeCl3可以循环利用,所以该实验的优点是FeCl3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FeCl3可以循环利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无水FeCl3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题目难度中等,侧重考查铁、氯、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实验基本操作的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推断和应用,试题综合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
B. | 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新装修房屋内的有害气体 | |
C. | 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 |
D. |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NH4)2SO4/g | 73.0 | 75.4 | 78.0 | 81.0 | 84.5 |
FeSO4•7H2O/g | 40.0 | 48.0 | 60.0 | 73.3 | - |
(NH4)2SO4•FeSO4•6H2O/g | 18.1 | 21.2 | 24.5 | 27.9 | 3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
B. | NH4Cl的电子式:![]() | |
C. | 铝离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之比为13:10 | |
D. | 原子核内有30个中子的铁原子:2656F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