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ml 0.10mol•L-1NaOH标准溶液,计算需称量0.4g氢氧化钠固体.
(2)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液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NaOH溶液的浓度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待测盐酸的体积/mL
10.1022.6220.00
20.1022.7220.00
30.1022.8020.00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0.11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DF.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称量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分析 (1)根据m=nM=cVM来计算;
(2)①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先求出标准NaOH溶液体积,判断数据的合理性,然后求出标准NaOH溶液的平均体积,然后根据c(酸)=$\frac{c(碱)×V(碱)}{V(酸)}$来解答.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碱式滴定管应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
④根据c(待测)=$\frac{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解答 解:(1)需要的氢氧化钠的m=nM=cVM=0.1L×0.10mol•L-1×40g/mol=0.4g,
故答案为:0.4;
(2)①滴定时,当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即酚酞在酸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浅红色,
故答案为: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3组数据均合理,得出V(标准)=$\frac{22.62+22.72+22.80}{3}$=L=22.71mL,
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frac{0.10mol•{L}^{-1}×22.71mL}{20.00mL}$≈0.11mol/L;
故答案为:0.11mol/L;
③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橡皮管内,只要将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冲排出,故答案为:丙;
④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frac{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A错误;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frac{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B错误;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frac{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不变,故C错误;
D.称量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等质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偏低,所以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Na2CO3杂质时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D正确;
E.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消耗的氯化氢相等,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不变,测定结果不变,故E错误;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F正确;
故答案为:DF.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及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要求学生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的方法,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高温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焦炭与一定量二氧化碳发生可逆的吸热反应生成了CO.下列选项中,一定符合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情况的选项是(  )
A.压缩体积达到新平衡时,CO的浓度增大的倍数比CO2的浓度增大的倍数更大
B.速率关系:2v(CO2)=v(CO)
C.转移电子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
D.气体密度随着焦炭的增加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
①碘升华    ②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③酒精溶于水  ④HCl气体溶于水⑤MgCl2溶解于水 ⑥NaCl熔化.
A.全部B.②③④⑤⑥C.④⑤⑥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沥青的蒸气中含有稠环芳香烃,其中一些成分可视为“同系物”,如:以此顺序推测还可以有d、e、f…等,在该系列化合物中,碳的最大百分含量是(  )
A.100%B.56%C.97.3%D.9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SO2+2H2O+I2═H2SO4+2HI[.C
Ⅱ、2HI?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反应III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I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1mol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0.1mol/(L•min);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来表示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4)在一定条件下、1L的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
D.H2、HI、I2三种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2:1
E.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H2S?H++HS-
(2)NH4HSO4NH4HSO4=NH4++H++SO42-
写出下列物质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SO4Cu2++H2O?Cu(OH)2+2H+
(4)Na2CO3CO32-+H2O?HCO3-+H+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目前已知发现的第ⅥA族元素为5种,所以该族元素共有5种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常温下,向10mL0.1mol•L-1的HCl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NH3•H2O溶液,其pH逐渐增大,图中a、b、c三点的pH为实验所测得.下列有关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常温下,0.1mol•L-1的HCl溶液的pH=1
B.当pH=7时,所加NH3•H2O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C.当7<pH<9时,溶液中c(NH4+)>c(Cl-
D.继续滴加0.1mol•L-1的NH3•H2O溶液,溶液的pH最终可以变化至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 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烯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