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作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甲烷燃料电池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氣化钠溶液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电极为阳极(填“阳极”或“阴极”),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甲烷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O2+4H2O+8e-═8OH-
(3)电解时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若反应生成0.2mol Cl2,则消耗CH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分析 甲烷碱性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反应式为:2O2+4H2O+8e-═8OH-,负极甲烷失电子被氧化,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则与正极氧气相连的a极为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反应式为:2Cl--2e-=Cl2↑,与负极甲烷相连的b极为阴极,H+放电,生成H2,反应式为:2H++2e-=H2↑,结合关系式1 mol CH4~8 mol e-~4 mol Cl2分析计算.

解答 解:(1)根据以上分析,与正极氧气相连的a极为阳极,与负极甲烷相连的b极为阴极,H+放电,生成H2,反应式为:2H++2e-=H2↑,所以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为:阳极;增大;
(2)甲烷碱性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反应式为:2O2+4H2O+8e-═8OH-,故答案为:2O2+4H2O+8e-═8OH-
(3)与负极甲烷相连的b极为阴极,H+放电,生成H2,反应式为:2H++2e-=H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1 mol CH4~8 mol e-~4 mol Cl2,故若反应生成0.2mol Cl2,则消耗CH4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故答案为:2H++2e-=H2↑;0.05 mol.

点评 本题涵盖电解池和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原子半径(10-10 m)0.741.601.521.100.991.860.751.43
最高正化合价+2+1+5+7+1+5+3
最低负化合价-2-3-1-3
(1)上述元素中处于同一主族的有③和⑥、④和⑦;处于第3周期的有②④⑤⑥⑧;(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已知A元素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A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3周期ⅥA族;
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frac{1}{4}$,则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3)三氧化铀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它在溶液中可以以UO22+和U2O72-形式存在,按要求写出UO3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UO3与强碱反应2UO3+2OH-=U2O72-+H2O;
②UO3与强酸反应UO3+2H+=U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不熊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的有几项: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的非羟基氧数目比H2SO4的非羟基氧数目多;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生成FeS;⑦HCl的酸性比H2S的酸性强;⑧沸点:H2S>HCl.(  )
A.2项B.3项C.4项D.5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按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b、c、d均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分别为硫酸铜和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下列现象作出判断:【假设电解质均足量】
(1)若b极上有红色物质生成,则电源A极是正极;
(2)若乙池产生的气体明显多于甲池,则甲池电解质是硫酸铜;
(3)若乙池中加入酚酞后d极溶液先变红,则电源A极是正极;
(4)若d极气体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a极是阴极
(5)若电子由c极流向b极,则c极是阳极,电源A极
是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长颈漏斗中发生倒吸,液面上升.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D
ABCD
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浓硫酸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分层,上层为紫色溶液,下层为无色液体.说明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分子数之比为1:1,物质的量之比为1:1,原子总数之比为2:3,摩尔质量之比为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试纸使用之前需用蒸馏水润湿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为3.5
C.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中性溶液的c(H+)=$\sqrt{K_W}$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做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等体积且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后,前者溶液呈绿色,后者溶液呈蓝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进行了讨论.请回答: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2)一些同学认为:Cu2+浓度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依据是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另一些同学认为:溶液呈绿色可能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请简述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对绿色溶液加热,容器上部出现红棕色,且溶液变成蓝色.
(3)铜与硝酸反应后产生NO和NO2对环境有污染,可用NaOH溶液吸收.已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溶液吸收得到一种钠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氨的合成不仅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与死亡问题,在国防、能源、轻工业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Ⅰ.以氨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反应原理为:
2NH3(g)+CO2(g)?CO(NH22(l)+H2O(g)△H=a kJ/mol.
为研究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frac{n(C{O}_{2})}{n(N{H}_{3})}$)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下图(Ⅰ、Ⅱ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a<0 (填“>”或“<”),判断依据是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正方向为放热反应.
(2)①投料比:Ⅰ<Ⅱ(填“>”或“<”).
②若n(CO2起始=10mol,曲线Ⅱ的投料比为0.4,在100℃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平衡至A点,则A点与起始压强比为5:7.
③A点平衡常数与B点平衡常数间的关系:KA=KB (填“>”或“<”或“=”).B点正反应速率与C点正反应速率间的关系为:v (B)<v (C) (填“>”或“<”或“=”).
(3)若按曲线Ⅰ的投料比投料,在上述实验中压缩容器体积至5L,在上图中画出反应达平衡时的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为提高CO2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
a.使用催化剂                     
b.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部分CO(NH22
c.将体系中的水蒸气液化分离
Ⅱ.氨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硝酸,其尾气中的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硝酸铵,25℃时,将10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向该溶液中滴加1L某浓度的氨水,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逆向(填“正向”、“逆向”或“不”) 移动,此中性溶液中NH3•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5℃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