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品透气袋里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B.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是因为NH4+与CO3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C.明矾和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D.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使其消毒能力增强

分析 A.硅胶具有吸水性,铁粉具有还原性;
B.NH4+与CO32-能相互促进水解,降低肥效;
C.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
D.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

解答 解:A.硅胶具有吸水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则盛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故A正确;
B.NH4+与CO32-能相互促进水解,降低肥效,则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故B正确;
C.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则两者净化水的作用原理不相同,故C正确;
D.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氯化钠,则次氯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消毒能力减弱,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A的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现有物质:①NaCl晶体  ②干冰  ③液态的醋酸  ④蔗糖⑤BaSO4固体 ⑥铜  ⑦熔融的KNO3  ⑧酒精   ⑨浓HNO3,回答(填序号):
能导电的是⑥⑦⑨;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④⑧;
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R、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只有R为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R和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XY
Z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序:Y>X>R
B.Y分别与R、X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R和Z组成的化合物能使水电离的c(H+)•c(OH-)增大
D.Y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低于Z的氢化物的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且生成的醇没有醇类的同分异构体.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A.8 种B.12 种C.24 种D.28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近年来“雾霾”污染日益严重,原因之一是机动车尾气中含有NO、NO2、CO等气体,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l
C(s)+O2(g)=CO2(g)△H=-393.5kJ•mol-l
2C(s)+O 2(g)=2CO(g)△H=-221kJ•mol-l
(1)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N}_{2})•{c}^{2}(C{O}_{2})}{{c}^{2}(NO)•{c}^{2}(CO)}$,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ˉ1
(2)N2O5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N2O5(g)?4NO2(g)+O2(g).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N2O5进行该反应,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E.
A.v (N2O5)=2v (NO2)    B.容器内NO2浓度是O2浓度的4倍
C.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3)工业上也可以利用I2O5消除CO的污染.已知:5CO(g)+I2O5(s)?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4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d点时,增大体系压强,CO的转化率变大
B.T2时,0~2.0min内的反应速率v(CO)=0.6mol•L-l•min-l
C.b点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I2O5(s),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在T2温度下更大
②5CO(g)+I2O5(s)?5CO2(g)+I2(s)△H=< 0(填“>”、“=“、“<“),判断理由是由图可知T2>T1,温度升高CO2体积分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正向为放热反应.
(4)N2O4与 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g)?2NO2(g)△H=QkJ•mol-l.将一定量的 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α(N2O4)]随温度变化如图 2所示.如图 2中 a 点对应温度下,已知 N2O4的起始压强 p0为 200kP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表达式Kp=213.3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将固体氢氧化钠投入 0.1mol/L 的 HN3(叠氮酸)溶液中,溶液的体积 1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 3所示,HN3的电离平衡常数 K=1×10-5,B 点时溶液的 pH=7,计算 B 点时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099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N2的电子式为:B.H2O2的电子式为
C.用电子式表示Na2O的形成过程为:D.MgCl2的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升温,水溶液中盐类的水解平衡、弱酸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不一定正向移动
B.将在空气中灼烧呈黑色的铜丝趁热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变为红色;反复数次,试管中的液体出现刺激性气味,表明乙醇已被铜氧化为乙醛
C.我国古代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区分硝石( KNO3)与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知识
D.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咸的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以铬酸钾(K2CrO4)为原料用电化学法制备K2Cr2O7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B.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C.b极上CrO4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r2O72-
D.电解过程中H+从右侧通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左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