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B |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 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 |
C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 | 反应开始速率相同 |
D |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倍 |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 |
A. A B. B C. C D. 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下列10种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①铝②H2S③金刚石 ④氯水 ⑤NaOH固体 ⑥BaCO3固体 ⑦氨水 ⑧CO2 ⑨乙醇 ⑩盐酸
A. 能导电的物质①④⑤⑦⑩ B.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⑤⑥⑩
C. 电解质: ⑤⑥⑩ D. 共价化合物: ②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矿渣主要含硫酸钡、氧化铜、氧化铝等(杂质不参加反应),利用矿渣提取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乙、丙、丁、戊均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①为_____________(填“强”、“弱”或“非”)电解质。
(2)灼烧沉淀②所需要的非玻璃仪器有坩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①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①中加入适量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①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滤液③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Cl、NaClO、NaClO3,NaClO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aCl和NaClO3,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混合体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反应过程中消耗1 mol氯气,则1 mol<转移电子数< mol
B. 反应停止后n(NaClO)∶n(NaCl)∶n(NaClO3)(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11∶2
C. 反应过程中消耗氯气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氧化产物为NaClO和NaClO3,反应过程中n(NaClO)∶n(NaClO3)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断裂,同时也有化学键形成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
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需经过NaOH溶液的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图A所示的方法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 用图B所示的装置准确称得0.15 g H2C2O4·2H2O
C. 用图C所示的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 用图D所示的装置,用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S2-、Na+、ClO-、OH- B. Na+、HCO3-、Cl-、H+
C. Na+、Al3+、Cl-、SO42- D. H+、Fe2+、NO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B | 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42- |
C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沉淀 |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
D | 向浓度均为0.1mol·L-1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