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Cl2通入70℃的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未配平):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NaOH + Cl2 → NaCl + NaClO3 + H2O。反应完成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数目之比为5:2,则该溶液中NaCl与NaClO的数目之比为

A.3∶1    B.2∶1       C.15∶2     D.1∶1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设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mol、2mol,NaClO与NaClO3均是氯气的氧化产物,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5mol×1+2mol×(5-0)=15mol。氯气的还原产物是氯化钠,则根据电子注意守恒可知NaCl的物质的量=5mol×1+2mol×(5-0)=15mol,因此该溶液中NaCl与NaClO的数目之比为15mol:5mol=3:1,答案选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莱芜一模)铁矿石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且杂质不与H2SO4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

Ⅰ.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5.0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中的药品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均省略);
③从左端导气管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待C装置出口处H2验纯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④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1)装置C的作用为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B中,影响测定结果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B中,影响测定结果

(2)测的反应后装置B增重1.35g,则铁矿石中氧的百分含量为
24%
24%

Ⅱ.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1)步骤④中煮沸的作用是
赶走溶液中溶解的过量的Cl2
赶走溶液中溶解的过量的Cl2

(2)步骤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5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3)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df
df


a.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b.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可以直接装液
d.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e.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f.滴定结束后,30s内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读数
(4)若滴定过程中消耗0.5000mol?L-1 KI溶液20.00mL,则铁矿石中铁的百分含量为
70%
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泰安二模)铁矿石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且杂质不与H2SO4反应).有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

实验一: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a.按上图组装仪器(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5.0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c.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待C装置出口处对H2验纯后,点燃A处酒精灯;
d.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1)装置C的作用为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B中,影响测定结果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B中,影响测定结果

(2)测得反应后装置B增重1.35g,则铁矿石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24%
24%

实验二: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3)步骤④中煮沸的目的是
赶走溶液中溶解的过量的Cl2
赶走溶液中溶解的过量的Cl2

(4)步骤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玻璃棒、250mL容量瓶
玻璃棒、250mL容量瓶

(5)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cd
cd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液润洗
b.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c.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d.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6)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70%
70%
.实验结论:推算铁的氧化物的组成
(7)由实验一、二得出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Fe5O6
Fe5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烟台模拟)在实验室中,为验证C12>Fe3+>SO2的氧化性顺序,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经检验).

(1)打开K1~K4,关闭K5、K6,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

(2)关闭K1、K3、K4,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  
.
 
Mn2++Cl2↑+H2O
MnO2+4H++2Cl-
  △  
.
 
Mn2++Cl2↑+H2O

(3)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并打开K5,这样做的原因是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危险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危险

(4)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滴入
KSCN溶液
KSCN溶液
可以证明其中是否含有Fe3+离子.
(5)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并打开K6,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70%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
70%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

(6)更新试管D,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检验SO42-所需的试剂是
B
B

A.Ba(NO32溶液   B.BaC12溶液   C.AgNO3溶液   D.Ba(OH)2溶液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对两次B中得到的溶液进行了有关离子的检测,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12>Fe3+>SO2的是
乙、丙
乙、丙

第一次B中溶液含有离子 第二次B中溶液含有离子
有Fe2+,无Fe3+ 有SO 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 42-
有Fe3+,无Fe2+ 有Fe2+
上装置中,棉花中浸有溶液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其作用是
吸收多余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多余氯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氧化硫和氯气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气体,探究二者的制法和性质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1)实验室可由多种途径制取SO2
途径Ⅰ:Na2SO3固体与较浓的硫酸(约70%)反应制取;
途径Ⅱ:铜与浓硫酸加热制取.
如果要在实验室制取SO2,选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
途径I
途径I
(填“途径Ⅰ”或“途径Ⅱ”)更合理,你的理由是
制备等量的二氧化硫消耗的硫酸少
制备等量的二氧化硫消耗的硫酸少
(答出一点就可).
(2)如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
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
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

C
安全瓶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安全瓶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D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某同学设计用如下装置探究二氧化硫、氯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控制弹簧夹a、b,向装置A中分别通入不同气体,请完成如下问题:
①若关闭b,打开a,若X为品红溶液,则A中的现象为:
品红溶液红色褪色
品红溶液红色褪色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漂白性
漂白性
性.
②若关闭a,打开b,若X为紫色石蕊试液,则A中的现象为:
溶液紫色先变红,后褪色
溶液紫色先变红,后褪色
,原因是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变为红色,同时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变为红色,同时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③若同时打开a、b,且通入的气体体积比为1:1,若X为紫色石蕊试液,则A中的现象为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与②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Cl2+SO2+2H2O=2HCl+H2SO4
Cl2+SO2+2H2O=2HCl+H2SO4
(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