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1:1:1 B.3:2:1 C.3:2:3 D.1:1: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该电池工作时每消耗1 mol O2,有2 mol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 CHCH
B.乙醇的比例模型
C.NaCl的电子式
D.S原子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
B.a<c+d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也是一种重要化合物。
(1)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_反应制取,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_反应制取。现有含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测得n(Fe):n(Cl)=1:2.4,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2)FeCl2易被氧化,检验一瓶FeCl2溶液是否被氧化的方法(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向Fe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后马上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变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北省枣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丙酮和苯酚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相关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苯酚 | 94 | 1.0722 | 182 |
丙酮 | 58 | 0.7898 | 56.5 |
异丙苯 | 120 | 0.8640 | 153 |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 和 中进行(填装置符号).
(2)反应②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 .
(3)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 .
(4)在分解釜C中加入的Y为少量浓硫酸,其作用是 ,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 .
(5)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 (填编号.已知苯酚是一种弱酸)
a.NaOH b.CaCO3 c.NaHCO3 d.CaO
(6)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为 和 ,判断的依据是 .
(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能自发进行,则△H<0
B.铁片镀锌时,铁片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
C.以熔融Al2O3为电解质进行电解冶炼铝,熔融体中Al3+向阳极移动
D.t℃时,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O2(g)+SO2(g)?NO(g)+SO3(g),通入少量O2,的值及SO2转化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 分,每空 2 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 金属 | 金属 | C(H2SO4) | V(H2SO4)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 | |
序号 | 质量/g | 状态 | /mol·L-1 | /mL | 反应前 | 反应后 | 的时间/s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30 | 44 | 40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4 和 5 表明,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____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________ ,其实验序号是 ____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 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