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欲用98%的浓硫酸(g=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
(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用序号填在横线上.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反复颠倒摇匀
C.定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稀释浓H2SO4
E.恢复至室温,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F.洗涤并移液,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为ADEFCB.
定容时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的量筒应选用15mL的量筒最好,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加入烧杯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
③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会是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④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会使量取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⑤定容若仰视会使浓度偏小.

分析 (1)根据配制步骤选择合适的仪器;
(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解答;根据定容的操作来分析;
(3)①先根据c=$\frac{n}{V}$计算出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②根据需要浓硫酸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
②③④⑤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frac{n}{V}$判断;

解答 解:(1)配制稀硫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配制稀硫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所以正确的顺序为:ADEFCB;定容时,先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使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
故答案为:ADEFCB;1-2;
(3)①浓硫酸的浓度c=$\frac{1000×1.84g/ml×98%}{98g/mol}$=18.4mol/L,稀释前后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V×18.4mol/L=0.5mol/L×500mL,
解得:V=13.6ml,所以需要浓硫酸13.6ml;
故答案为:13.6;
②应选择15ml的量筒;量取浓硫酸的量筒不能洗涤,否则会导致量取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15;偏大;
③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④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会使量取的体积,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⑤定容若仰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及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熟练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多积累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供学生课外活动,要求把SO42-、CO32-、H+、OH-、NH4+、Fe3+、Na+七种离子根据共存原理分为两组混合溶液,两组的离子种类不重复.分配结果是:
第一组:H+、NH4+、Fe3+
第二组:SO42-、CO32-、OH-、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氢化物中,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AsH3>NH3>PH3B.PH3>AsH3>NH3C.NH3>PH3>AsH3D.NH3>AsH3>P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16年l月《自然》杂志报道了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利用直接电解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甲酸燃料的最新成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和HCOOH均属于弱电解质B.CO2和HCOOH均属于有机化合物
C.CO2转变为HCOOH发生还原反应D.1mol CO2的体积一定等于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气体摩尔体积”实验中,若温度高于0℃,气体摩尔体积一定大于22.4L/mol
B.“浓硫酸稀释”实验中,将水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实验室制取氢气”实验中,收集装置与氯化氢气体的收集装置相同
D.“萃取”实验中,振荡后,需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A、B、C、D、E、F是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B、C、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C左右相邻,A与D、C与E分别位于同族.
(1)F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
(2)A与C按原子数目1:1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D和F组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A、B、C、E四种元素中的三种能组成一种常见的强酸.该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其中起酸性作用的酸占消耗酸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比是75%.
(5)由A、B、C、E四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X.已知1mol X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写出加热条件下X与NaOH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frac{\underline{\;\;△\;\;}}{\;}$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II(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D(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NaHC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按如图实验,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a装置中有白色固体B.b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
C.c装置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d装置中溶液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25℃时,0.1mol Na2CO3与稀盐酸混合所得的体积为1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W点所示的溶液:c(Na+)>c(CO32-)=c(HCO3-)>c(OH-)>c(H+
B.pH=4的溶液:c(H2CO3)+c(HCO3-)+c(CO32-)=0.1 mol•L-1
C.向pH=8的溶液中通入CO2至pH=7所得的溶液:c(Na+)>c(Cl-)+c(HCO3-)+c(H2CO3
D.pH=11的溶液:c(Na+)+2c(H2CO3)>2c(Cl-)+2c(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