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除杂方案不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括号内物质是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g) [CO2(g)]

NaOH溶液、 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C

Cl2(g) [HCl(g)]

饱和食盐水、浓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加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3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 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限值、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PM 2.5所指颗粒物大小与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大小相当

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O3转化为O2和O2转化为O3过程中均有能量变化

D.反应3O2=2O3有单质参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安徽蚌埠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菲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若菲分子中有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则所得一氯取代产物有( )

A.4种 B.5种 C.10种 D.1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采集器中获得粉尘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溶解,得到可溶性成分的浸取液。在探究该浸取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取浸取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能含有Cl-

B.取浸取液少许,加入Cu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可能含有NO3-

C.取浸取液少许,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含SO42-

D.用洁净的铂丝棒蘸取浸取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焰色呈黄色,则一定含有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常州一中、江阴南菁高中高三两校联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M、N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M同主族,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氧化性:X<M

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M>N

C. X与Y简单离子半径:r(X离子)<r(Y离子)

D. 化合物ZX2与ZN4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锥形瓶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锥形瓶中物质

预测锥形瓶中的现象

A.

浓盐酸

“84”消毒液

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B.

浓硝酸

光洁的铁钉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又溶解

D.

草酸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有黑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盐酸

B.加入Ba(OH)2溶液

C.测定溶液的pH值

D.加入品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H2(g)+Br2(l)=2HBr(g) ΔH = -72 kJ·mol-1,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断裂1mol气态H2、Br2、HBr分子内的化学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akJ、369kJ,则数据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内蒙古包头第九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错误的是( )

A.NH4HCO3溶液与Ba(OH)2溶液:NH4+ +HCO3-+Ba2++2OH-=NH3·H2O+BaCO3↓+H2O

B.FeBr2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 + 2Br-+ 2Cl2 = 2Fe3+ + Br2 + 4Cl-

C.苏打溶液与稀盐酸混合:HCO3-+H+ = CO2↑+H2O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