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1.25g/L,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22.4=28;A、B、X、Y的分子式都符合CnH2nO0.5n-1,所以A的分子式为C2H4,所以A为乙烯(CH2=CH2),A多步氧化得E为CH3COOH,A水化得C为CH3CH2OH,F和C互为同系物,所以F为醇类,B还原得到F,说明B为醛类物质,B中含支链,且核磁共振氢谱测得有3个吸收峰,峰高6:1:1,可推知B为(CH3)2CHCHO,则D为(CH3)2CHCOOH,F为(CH3)2CHCH2OH,根据图中的转化可知,X为(CH3)2CHCOOCH2CH3,Y为CH3COOCH2CH(CH3)2,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1.25g/L,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22.4=28;A、B、X、Y的分子式都符合CnH2nO0.5n-1,所以A的分子式为C2H4,所以A为乙烯(CH2=CH2),A多步氧化得E为CH3COOH,A水化得C为CH3CH2OH,F和C互为同系物,所以F为醇类,B还原得到F,说明B为醛类物质,B中含支链,且核磁共振氢谱测得有3个吸收峰,峰高6:1:1,可推知B为(CH3)2CHCHO,则D为(CH3)2CHCOOH,F为(CH3)2CHCH2OH,根据图中的转化可知,X为(CH3)2CHCOOCH2CH3,Y为CH3COOCH2CH(CH3)2,
(1)由以上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 (CH3)2CHCHO,Y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CH3)2,
故答案为:(CH3)2CHCHO;CH3COOCH2CH(CH3)2;
(2)C和D生成X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D;
(3)实验室制取CH2=CH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4)实验室组装A的发生装置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导气管外,还有圆底烧瓶、温度计,故答案为:烧瓶、温度计;
(5)乙烯密度和空气接近,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③符合要求,故答案为:③;
(6)实验室制取A时,常因温度过高而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硫也有还原性,所以在检验乙烯的还原性时必须先除去二氧化硫,要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还要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再用高锰酸钾检验乙烯的还原性即可,故所选试剂的顺序为③①④,
故答案为:③①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和有机合成路线的分析,为高频考点,准确把握有机官能团之间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A、B物质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LiH(s)+O2(g)═Li2O(s)+H2O(l)△H=-702 kJ•mol-1 | |
B. | 2LiH(s)+O2(g)═Li2O(s)+H2O(l)△H=-1 950 kJ•mol-1 | |
C. | 2LiH(s)+O2(g)═Li2O(s)+H2O(l)△H=-1 586 kJ•mol-1 | |
D. | 2LiH(s)+O2(g)═Li2O(s)+H2O(g)△H=-988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B. | 常温下为气态,难溶于水 | |
C. | 分子式为C10H16 | |
D. | 与过量的溴的CCl4溶液反应后产物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区、第五周期、ⅠA族 | B. | ds区、第五周期、ⅠB族 | ||
C. | d区、第四周期、ⅠB族 | D. | ds区、第五周期、ⅠA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SO4、Na2CO3、NaCl、CuO | B. | H2O、Ca(OH)2、HCl、Na2SO4 | ||
C. | H2SO4、NaOH、Na2CO3、Fe2O3 | D. | NaOH、H2CO3、NaCl、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苯与浓溴水反应制溴苯 | |
B. | 在浓溴水中加几滴苯酚观察到白色沉淀 | |
C. | 将乙醛滴入银氨溶液中制银镜 | |
D. | 1mol/L CuSO4溶液2mL和0.5mol/L NaOH溶液4mL混合后加入40%乙醛溶液0.5mL,加热煮沸观察沉淀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相同体积的CO和CO2 | B. | 同温同压下,1L CO和1L CO2 | ||
C. | 常温常压下,1g CO和1g N2 | D. | 在0℃时,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