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1)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下: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32-、OH-离子外,还含有Cl-、SO42-等离子,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提高Na2CO3•H2O含量.
②检验试剂Na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c(填序号).
a.HCl、BaCl2、AgNO3            b.AgNO3、HNO3、Ba(NO32
c.HNO3、Ba(NO32、AgNO3      d.AgNO3、HCl、BaCl2
(2)“侯氏制碱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图1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所用到的主要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仪器口的链接顺序为a接e、f接d,b接c,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a(填写序号字母).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
②该兴趣小组用图2比较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c中生成白色胶状物质.(H2SiO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
指出该实验不严谨之处c装置中的Na2SiO3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干扰实验结果.

分析 (1)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2+,Fe3+,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溶液中的Mg2+,Fe3+,滤液中除了含有 Na+、CO32-、OH-离子外,还含有Cl-、SO42-;依据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解答过滤要“趁热”的目的;
②a.HCl、BaCl2、AgNO3,此顺序中,氯离子会干扰是否除净的实验;
b.AgNO3、HNO3、Ba(NO32,此顺序中先加入硝酸银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都会沉淀,无法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
c.HNO3、Ba(NO32、AgNO3,显加入硝酸和碳酸钠反应,再加入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d.AgNO3、HCl、BaCl2,此顺序中先加入硝酸银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都会沉淀,加入盐酸后氯离子无法检出;
(2)①A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B为制取氨气的装置,C为氨气、二氧化碳、氯化钠溶液反应装置,D为洗气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要完成实验应分别制取洁净二氧化碳、氨气,据此排序;依据二氧化碳、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判断通入的先后顺序;
②比较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利用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硝酸制取碳酸,碳酸制取硅酸,据此判断B中试剂;
c漏置于空气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能够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对实验造成干扰;

解答 解:(1)①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2+,Fe3+,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除去g2+,Fe3+,滤液中除了含有 Na+、CO32-、OH-离子外,还含有Cl-、SO42-;依据流程图可知过滤得到产品为Na2CO3•H2O和母液,而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可知温度较高时析出物质为Na2CO3•H2O,所以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 提高Na2CO3•H2O含量,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Cl-、SO42-;高Na2CO3•H2O含量;
②a.按照此顺序加入试剂HCl、BaCl2、AgNO3,氯离子会干扰是否除净的实验,故a错误;
b.按照此顺序加入试剂AgNO3、HNO3、Ba(NO32,顺序中先加入硝酸银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都会沉淀,无法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故b错误;
c.按照此顺序加入试剂HNO3、Ba(NO32、AgNO3,先加入硝酸和碳酸钠反应,再加入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故c正确;
d.按照此顺序加入试剂AgNO3、HCl、BaCl2,顺序中先加入硝酸银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都会沉淀,加入盐酸后氯离子无法检出,故d错误;
故选:c;
(2)①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CO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因此c通入NH3,d通入CO2,装置A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需要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装置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efd,cb,
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故选a,
故答案为:efdc,a;
②酸性强的可以制备反应生成酸性弱的,装置中的试剂分别为:分液漏斗中为硝酸,A中为大理石,硝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硝酸酸性大于碳酸,为避免挥发出硝酸干扰,二氧化碳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硝酸蒸气,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得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烧杯中的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白色胶状沉淀,证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c漏置于空气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能够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对实验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c装置中的Na2SiO3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干扰实验结果.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制备实验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制备原理和检验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0.8g,其物质的量为0.3mol.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CO20.15 mol;CO0.15 mol.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的气体是CO;其质量为4.2g所含分子数约为9.03×10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剂中必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B.通电后,氢氧化铁胶体向阴极运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氨气的摩尔质量是17g/mol.3.4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所含分子数为0.2NA,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溶于水配成200mL的溶液时,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2)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
①生产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NaOH 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②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③家庭生活中漂白粉漂白原理,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实验室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制备标况下11.2LCO2气体,
(1)需要消耗0.5mol/L的盐酸的体积为多少mL?
(2)消耗含杂质5%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g(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纯碱即sod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食品、造纸、制药、玻璃、肥皂、印染等工业乃至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工业制取方法有很多种.
Ⅰ.布兰制碱法
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但量太小,远不能满足化工生产需求.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获得制碱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碱,称路布兰制碱法.
路布兰法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
(1)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H2SO4(浓)$\frac{\underline{\;\;△\;\;}}{\;}$Na2SO4+2HCl↑;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4C+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S+Na2CO3+4CO或Na2SO4+2C+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S+Na2CO3+2CO2(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2)该方法的缺点是该方法生产时需要高温,浓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
Ⅱ.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是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原料发明的制碱法,碱法的工艺如图1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精短少生成纯碱.
(3)图中的中间产物BCO2,CCa(OH)2,DNH3(写化学式).
(4)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Ⅲ.候氏制碱法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上述方法做了较大的改进,此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从固体碳酸氢铵而是由盐卤先吸收氨后再碳酸化以进行连续生产,这样巧妙的把氨气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起来,故又称联合制碱法.
(5)候氏制碱法的优点是提高食盐利用率、副产物氯化铵可用作化肥、可利用合成氨的产物CO2
(6)有人认为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也可用氨碱法以氯化钾和石灰石为原料制碳酸钾.请结合图2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说明是否可行?不可行,碳酸氢钾的溶解度较大,降温过程中不会析出碳酸氢钾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以氯化钾和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和氧化铁红颜料,其主要流程如下:已知:NH4HCO3溶液呈碱性,30℃以上NH4HCO3大量分解.

(1)NH4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H4+的水解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
(2)写出沉淀池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HCO3+FeSO4=FeCO3↓+(NH42SO4+CO2↑+H2O,该反应必须控制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低于30℃.
(3)煅烧FeCO3制铁红的方程式4FeCO3+O2 $\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写出用K3[Fe(CN)6]溶液检验沉淀池Ⅰ中Fe2+沉淀是否完全的离子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
(4)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
(5)N、P、K、S都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滤液A可做复合肥料,因为其中含有N、S、K等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三聚氰胺(化学式:C3N6H6)是一种非食品类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塑料、造纸、建材等行业.如图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的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常压气相一步法联产纯碱新技术”:
已知:①尿素的熔点是132.7℃,常压下超过160℃即可分解;
②三聚氰胺的熔点是354℃,加热易升华,微溶于水;
③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原理是:6CO(NH22$\stackrel{一定条件下}{→}$C3N6H6+6NH3+3CO2

请回答:
(1)尿素是一种常用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其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46.67%,在实验室使其熔化的容器名称叫坩埚.
(2)写出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产品2NH4Cl、XCO2
(3)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NH3+NaCl+H2O→NH4Cl+NaHCO3
(4)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反应条件可以不写).
(5)为了使母液中析出更多的产品2,常用的方法是A、D
A.加入固体NaCl     B.加入固体NaHCO3     C.通入CO2气体     D.通入NH3
(6)若生产过程中有4%的尿素损耗,每吨尿素可生产三聚氰胺0.336吨.(精确到0.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mA(g)+nB(g)?pC(g)+qD(S)△H<0如图某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用数值表示):K=$\frac{{c}^{2}(C)}{c(A){c}^{3}(B)}$.
②若充入A,K值不变(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不变);正反应速率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若体积为10升的密闭容器中,500℃、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在0~1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1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