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碳与硅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其中B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 纸、湿润的红色试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根据图1回答:(1)写出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HCl,BCaCO3;CNa2SiO3
(2)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3)该装置的不足之处:装置B与装置C之间缺少吸收HCl的装置.
根据图2回答:(4)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 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B处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6)B处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Cl2=I2+2Cl-

分析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图可知应是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分析;
(2)B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为碳酸钙,图1烧瓶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烧杯中为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注意二氧化碳量不同,产物不同;
(3)氯化氢易挥发,氯化氢能和硅酸盐反应,干扰二氧化碳和硅酸盐的反应,需在装置B与装置C之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4)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在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非金属性Cl>Br>I,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卤素单质之间可发生置换反应;
(5)通过B处的气体主要是氯气,氯气能氧化碘离子,I2与淀粉作用显示蓝色;
(6)B处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

解答 解:(1)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原子的非金属性越强,所以A为盐酸,B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溶液,化学式分别为:HCl、CaCO3、Na2SiO3
故答案为:HCl;CaCO3;Na2SiO3
(2)图1烧瓶中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烧杯中为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是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故答案为:CaCO3+2H+=Ca2++CO2↑+H2O;SiO32-+CO2+H2O═H2SiO3↓+CO32-(CO2不足)或SiO32-+2CO2+2H2O═H2SiO3↓+2HCO3-(CO2过量);
(3)B中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由于反应中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能是挥发出的盐酸溶于水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会对二氧化碳与硅酸钠的反应产生干扰,该装置的不足装置B与装置C之间缺少吸收HCl的装置,
故答案为:装置B与装置C之间缺少吸收HCl的装置;
(4)由图2,根据题意,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会生成氯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然后氯气经过B处会与KI反应生成I2,Cl2+2KI═2KCl+I2,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由此可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实验原理是: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故答案为: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 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氯气在B处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碘单质与淀粉作用会变成蓝色,即B处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6)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B处氯气与K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KI═2KCl+I2,其离子方程式是:2I-+Cl2?I2+2Cl-,故答案为:2I-+Cl2?I2+2Cl-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元素周期律实验方案设计,综合运用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有关知识是解答关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注意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一定条件下,$RO_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_3^{n-}$+6I-+6H+=R-+3I2+3H2O(R为主族元素)则:R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
A.7B.5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2011年初,我国“歼20”的试飞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为减轻飞机的重量,飞机常采用密度较小的镁铝合金作为飞机主体.工厂检测员常通过检测合金中各元素的含量确定合金是否合格.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I:铝镁合金$\stackrel{NaOH溶液}{→}$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实验步骤:
(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mL 2.0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NaOH溶液的体积V≥97mL.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实验方案Ⅱ:铝镁合金$\stackrel{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装置如图,问题讨论:
(3)某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应在A、B之间添加一个干燥、除酸雾的装置.你的意见是: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4)为使测定结果尽可能精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写出两点):①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液面相平;②待冷却至室温再读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C是一种常见塑料,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能用于包装熟食;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写出碳化钙的电子式;D的空间构型为平面结构,键角为120°;
(2)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HC≡CH↑;苯和液溴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Br2 $\stackrel{FeBr_{3}}{→}$+HBr,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B→C的化学方程式nCH2=CHCl$\stackrel{催化剂}{→}$其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4)E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5)E 的官能团名称为溴原子
(6)以D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制得分子式为C5H12有机物,其中一种结构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4种吸收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2:3:6,写出其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排列结合成环状.为了验证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a中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里的水中,挤压预先盛有水的胶头滴管,观察实验现象.
(1)当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时才能证明凯库勒观点是错误的.写出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烧瓶a中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玻璃管上升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2)装置B中CCl4的作用是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Br2(g).
(3)实验后A中得到的粗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溴,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10%NaOH溶液洗,③分液,④用干燥剂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对大气造成污染,NO是其组成之一.已知N和O的核电荷数分别是7和8,则2个NO分子共含有的电子个数为(  )
A.11B.15C.22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鉴别甲苯、己烷、己烯
B.将稀硫酸、稀硝酸和苯混合加热制硝基苯
C.苯和硝基苯混合物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用CuSO4溶液除去由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中的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B.
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C.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在a烧杯中滴入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
D.
萃取时振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药物菲那西汀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1)菲那西汀的分子式C10H13NO2
(2)反应②中生成的无机物的化学式为SO2、H2O;
(3)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菲那西汀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5)菲那西汀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共有5种.
①含苯环且只有对位两个取代基   ②苯环上含有氨基  ③能水解,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