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图1)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
ⅰ.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ⅱ.2Cu2++4I-=2CuI↓+I2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步骤1:取4mL0.1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与KSCN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向3mL 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mL 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 产生的原因3Fe2++4H++NO3-═3Fe3++NO↑+2H2O.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    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慢(填“快”或“慢”).
②乙认为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
③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5)丙认为若生成的NO与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2,实现
Fe2+$\stackrel{稀HNO_{3}}{→}$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

分析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
(2)图1中得到溶液中Fe2+为0.2mol/L,Cu2+为0.1mol/L,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由题目信息ii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
(4)①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
②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Fe2+,否则没有Fe2+,可以用K3[Fe(CN)6]溶液检验;
③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发生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
(5)利用原电池原理,使NO与Fe2+在不同的电极区域生成.

解答 解:(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
(2)由反应2Fe3++Cu═2Fe2++Cu2+,可知图1中得到溶液中Fe2+为0.2mol/L,Cu2+为0.1mol/L,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溶液进行对照实验,故实验方案为:
步骤1:取4mL 0.1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
步骤2: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
由题目信息ii可知,Cu2+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同时生成(SCN)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
故答案为:0.1;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2Cu2++4SCN-=2CuSCN↓+(SCN)2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与水,反应离子方程为:3Fe2++4H++NO3-═3Fe3++NO↑+2H2O,
故答案为:3Fe2++4H++NO3-═3Fe3++NO↑+2H2O;
(4)①溶液先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的慢,
故答案为:慢;
②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Fe2+,否则没有Fe2+,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
故答案为: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
③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故答案为: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5)利用原电池原理,使NO与Fe2+在不同的电极区域生成,实验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原理的探究实验、实验方案设计等,注意利用对照法分析解答,较好的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获取与迁移运用能力,注意中学常见仪器与装置的绘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下左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已知乙醛沸点20.8℃,乙醇沸点78.3℃),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检验乙醛的试剂是AC.
A.银氨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C.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氧化铜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3)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发生倒吸.
(4)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上右图所示.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过量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5)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乙醇和乙醛.
(6)该课外活动小组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为解释上述现象,小组同学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小组同学试图用pH试纸检测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来证明是否发生氧化反应(猜想①)你认为合理吗?写出理由合理,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若酸性明显减弱,则猜想②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将一支试管中盛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倒置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在漫射光的照射下,产生的现象是:①黄绿色气体变浅,②试管内壁附着油状液滴,③水位沿试管上升,④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PH=13的NH3•H2O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CH3Cl为无色、略带臭味的气体,密度为2.25g•L-1,沸点为-23.7℃,难容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丙醇等有机溶剂.实验室将甲醇与浓盐酸共热(ZnCl2作催化剂)制备CH3Cl,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探究CH3Cl的性质.
(1)仪器X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制备CH3Cl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HCl(浓)$→_{ZnCl_{2}}^{加热}$CH3Cl+H2O.
(3)制备CH3Cl的反应过程中甲醇的体积比盐酸少(甲醇与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接近),其目的是增大盐酸的量以提高甲醇的转化率.
(4)据文献记录,CH3Cl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氧化过程中可产生黄绿色气体.
①为验证其氧化产物,选择装置的先后顺序是ACBDG.
②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置D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被称作“电器工业的主角”铜主要是黄铜矿炼制,焙烧时发生反应2CuFeS2+O2$\frac{\underline{\;高温\;}}{\;}$Cu2S+2FeS+SO2,其简单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焙烧时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B.在焙烧时氧化剂只有氧气
C.粗铜精炼时用粗铜做阴极D.Cu2S可用于火法炼制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天然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明矾、硫酸铁(填两种物质的名称),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胶体,它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水中带其他异电的胶体,使其聚沉达到净水的目的.
(2)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水的净化是用絮凝剂将水中悬浮物或胶体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3)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 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 MgO).若某天然水中c(Ca2+)=1.2×10-3mol/L,c(Mg2+)=6×10-4mol/L,则此水的硬度为10°.
(4)若(3)中的天然水还含有c(HCO3-)=8×10-4mol/L,现要软化10m3这种天然水,则需先加Ca(OH)2740g,后加入Na2CO31484g.
(5)如图是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图.其中,电极A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极B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①隔膜A是阴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
②某种海水样品,经分析含有大量的Na+,Cl-,以及少量的K+,SO42-.若用上述装置对该海水进行淡化,当淡化工作完成后,A,B,C三室中所得溶液(或液体)的pH分别为pHa、pHb、pHc,则其大小顺序为pHa<pHb<pH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化学小组为了验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他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验证2Na202+2H20=4Na0H+02↑是放热反应,他们选择乙装置,你认为是否可行?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简述理由:Na202与H20反应放出02,导管有气泡冒出.
(2)选择甲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在小试管中加人少量的过氧化钠和含酚酞的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儿,溶液褪色;如果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装置冷却后还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中产生水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草酸钠滴定法测定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
(已知涉及到的反应:Na2C2O4+H2SO4→H2C2O4(草酸)+Na2SO4
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Na2C2O4的式量:134        KMnO4的式量:158)
Ⅰ.称取0.80g 的高锰酸钾产品,配成50mL溶液.
Ⅱ.称取0.2014gNa2C2O4,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使其溶解,再加入少量硫酸酸化.
Ⅲ.将瓶中溶液加热到75~80℃,趁热用Ⅰ中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8.48mL.
(1)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0.700(保留3位小数).
(3)加热温度大于90℃,部分草酸发生分解,会导致测得产品纯度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
影响”)
(4)将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与酸化的草酸钠溶液混合,测得反应溶液中Mn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其原因可能为Mn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随着Mn2+的产生,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