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现象 |
(A) |
(B)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 |
(C)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
(D)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
(E)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实验方案 |
1.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加适量水加热,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2.钠与滴有酚酞的试液的冷水反应 |
3.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 |
4.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 |
5.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分析 (1)根据题意“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以及所做实验可以判断,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其现象应是: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即E;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H2O═2NaOH+H2↑,其离子方程式是2Na+H2O═2Na-+2OH-+H2↑,其现象应该是: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3、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其现象应是: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即C,值得注意的是镁比铝活泼,因此与盐酸反应,镁比铝剧烈;
4、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即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其现象是: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即B;
5、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现象: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即D;
(3)根据实验1、2,说明与水反应时钠比镁剧烈,即钠的金属性比镁强.根据3、4,说明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铝比镁剧烈,即铝的金属性比镁强,5说明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即氢氧化铝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因此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解答 解:(1)根据题意“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以及所做实验可以判断,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验证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其现象应是: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即E;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H2O═2NaOH+H2↑,其离子方程式是2Na+H2O═2Na-+2OH-+H2↑,其现象应该是: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3、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其现象应是: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即C,值得注意的是镁比铝活泼,因此与盐酸反应,镁比铝剧烈;
4、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即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其现象是: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即B;
5、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现象: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即D;剩余的A,所以2对应A;A的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熔化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E、A、C、B、D;钠浮在水面上,熔化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
(3)根据实验1、2,说明与水反应时钠比镁剧烈,即钠的金属性比镁强.根据3、4,说明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铝比镁剧烈,即铝的金属性比镁强,5说明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即氢氧化铝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因此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由以上分析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Mg>Al,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点评 本题把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实验结合起来,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较好地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思考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面粉酸度 | <2° | 2°-4.5° | >4.5° |
面粉品质 | 新鲜面粉 | 陈年面粉 | 霉变面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序号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Ⅱ | 将实验Ⅰ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 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气体成分为氢气 |
实验Ⅲ | 将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取少量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 白色不溶物中含有MgCO3 |
实验Ⅳ | 取实验Ⅲ中的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CaCl2或BaCl2稀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 溶液中存在CO${\;}_{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 |
B. |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 |
C. | 该有机物中必含氧元素 | |
D. | 该有机物中可能不含氧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定都能发生分解 | |
B. | 不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
C. |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则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 |
D. | 1L0.1mol•L-1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