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向20mL1mol/L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30mLK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沉淀,则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mol/L或5mol/LB.3mol/L或5mol/LC.1mol/L或3mol/LD.3mol/L或7mol/L

分析 根据Al2(SO43溶液与KOH溶液的反应计算分析,20mL1mol/LAl2(SO43全转化为沉淀的质量为:0.02L×2mol/L×78g/mol=3.12g,根据Al3++3OH-=Al(OH)3↓和Al(OH)3+OH-=AlO2-+H2O,可知KOH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不足,二是使Al(OH)3部分溶解,以此进行计算.

解答 解:20mL1mol/LAl2(SO43完全转化为沉淀的质量为:0.02L×2mol/L×78g/mol=3.12g,
根据Al3++3OH-=Al(OH)3↓和Al(OH)3+OH-=AlO2-+H2O,可知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不足,二是使Al(OH)3部分溶解,
设KOH的浓度为c,当KOH不足时,
 Al3++3OH-=Al(OH)3
     3mol  78g
 0.03L×c   0.78g
则:c=$\frac{3mol×0.78g}{0.03L×78g}$=1mol/L,
当KOH使Al(OH)3部分溶解时,设KOH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反应:
       Al3++3OH-=Al(OH)3
      1mol  3mol  78g
  0.04mol 0.12mol 3.12g
      Al(OH)3+OH-=AlO2-+H2O
      78g     1mol
(3.12-0.78)g  (x-0.12mol)
x=0.15mol,
则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frac{n}{V}$=$\frac{0.15mol}{0.03L}$=5mol/L,
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或5mol/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产物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讨论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CH3COOHH2CO3HClO
电离平衡常数1.7×10-5K1=4.3×10-7
K2=5.6×10-11
3.0×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
(2)同浓度的CH3COO-、HCO${\;}_{3}^{-}$、CO${\;}_{3}^{2-}$、ClO-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32->ClO->HCO3->CH3COO-
(3)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a.Na2CO3,b.NaClO,c.CH3COONa,d.NaHC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d>c(填编号).
(4)体积为10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理由是稀释相同倍数,HX的pH变化比CH3COOH的大,酸性强,电离平衡常数大,稀释后,H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理由是HX酸性强于CH3COOH的,稀释后HX溶液中的c(H+)小于CH3COOH溶液中的c(H+),所以其对水电离的抑制能力也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是氮的氧化物的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转化.
(1)已知:2SO2(g)+O2 (g)═2SO3 (g)△H=-196.6kJ•mol-1
2NO(g)+O2 (g)═2NO2 (g)△H=-113.0kJ•mol-1
则SO2气体与NO2气体反应生成SO3气体和NO气体的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反应在c点未到(填“达到”或“未到”)平衡状态.
②开始时,在该容器中加入:
I:1molSO2(g)和1molNO2(g);
II:1molSO3(g)和1mol NO(g),
则达化学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I<II(填“>”、“=”或“<”).
(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时发生下列反应:
2NaOH+NO+NO2=2NaNO2+H2O
2NaOH+2NO2=NaNO2+NaNO2+H2O
将反应混合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到图2所示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A室产生了N2
①电极Ⅰ是阴极,B室产生的气体是O2
②A室NO2-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NO2-+6e-+6H2O=8OH-+N2↑.
(4)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现有NO、NO2的混合气6L,可用同温同压下7L的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将铜加入浓硫酸,加热使之反应完全(装置如图1、2所示).再通过一定的操作得到硫酸铜晶体.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3)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O2+2OH-=SO32-+H2O
(4)装置图2与图1相比的优点是增加了防倒吸装置
(5)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将铜与稀硫酸混合,同时加入试剂X,可生成硫酸铜溶液.则X可以是ad(填序号).
a.热空气        b.FeCl3       c.KNO3              d.H2O2
(6)在不加入试剂X的情况下,某同学利用电解法也制得了硫酸铜溶液.装置如图3:写出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e-=H2
(7)写出由硫酸铜稀溶液制得硫酸铜晶体的操作方法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Al2O3和NaOH溶液反应:Al2O3+2OH-═2AlO2-+H2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CO3-═CO2↑+H2O
C.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76}是一种深红色晶体,不溶于冷水,是常用的氧气吸收剂.实验室中以锌粒、三氯化铬溶液、醋酸钠溶液和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备醋酸亚铬水合物,其装置如图所示,且仪器2中预先加入锌粒.已知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不与锌反应.制备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反应如下:
Zn(s)+2HCl(aq)═ZnCl2(aq)+H2(g)
2CrCl3(aq)+Zn(s)═2CrCl2(aq)+ZnCl2(aq)
2Cr2+(aq)+4CH3COO-(aq)+2H2O(l)═[Cr(CH3COO)2]2•2H2O(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往仪器2中加盐酸和三氯化铬溶液的顺序最好是C(选下面的A、B或C);目的是让锌粒与盐酸先反应产生H2,把装置2和3中的空气赶出,避免生成的亚铬离子被氧化.
A.盐酸和三氯化铬溶液同时加入
B.先加三氯化铬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盐酸
C.先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再加三氯化铬溶液
(3)为使生成的CrCl2溶液与CH3COONa溶液顺利混合,应关闭阀门B(填“A”或“B”,下同),打开阀门A.
(4)本实验中锌粒要过量,其原因除了让产生的H2将CrCl2溶液压入装置3与CH3COONa溶液反应外,另一个作用是过量的锌与CrCl3充分反应得到CrCl2
(5)已知其它反应物足量,实验时取用的CrCl3溶液中含溶质9.51g,取用的醋酸钠溶液为1.5L0.1mol/L;实验后得干燥纯净的[Cr(CH3COO)2]2•2H2O 9.4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83.3%(不考虑溶解的醋酸亚铬水合物).
(6)铬的离子会污染水,常温下要除去上述实验中多余的Cr2+,最好往废液中通入足量的空气或氧气,再加入碱液,调节pH至少为5.6才能使铬的离子沉淀完全(铬的离子浓度应小于10-5mol/L).已知Cr(OH)3的溶度积为6.3×10-31,$\root{3}{63}$≈4,lg2≈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短周期元素W、X、Y、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B.W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
C.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X)>r(Y)>r(Z)
D.WX2与ZY2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备少量溴苯
B.
苯的硝化
C.
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D.
石油的分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 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KSCN溶液.

无红色出现
说法A不正确
(2)探究2:
【查阅文献】
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
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序号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
在一块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表面变为绿色
对苯二酚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氧气有关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3)问题分析:
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 -1 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 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亚硫酸氢离子电离大于水解.
Ⅱ、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亚硫酸钠的还原性比酚强,消耗了氧气,保护了酚;2SO32-+O2═2SO42-
Ⅲ、对探究2中的试验③所得结论作进一步解释酶是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或加热条件下会变性,失去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