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固体中只可能含Cl-、SO42-、CO32-、Cu2+、Ba2+和Na+.探究小组为了确定该固体的组成,取该固体39g进行以下实验:(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将该固体全部溶于于得无色溶液;肯定无Cu2+
步骤二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肯定有CO32-
肯定无Ba2+
步骤三向步骤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并洗涤干燥后得46.6g白色沉淀.肯定有SO42-
步骤四向步骤三所得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
(1)步骤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步骤四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2)原固体中含有Na+的理由是溶液呈电中性,必须有阳离子,是否含有Cl-并说明理由碳酸钠与硫酸钠质量之和为39g,则不含氯离子.

分析 步骤一中得到无色溶液,一定不含Cu2+
步骤二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为CO2,一定含CO32-,且n(CO32-)=$\frac{2.24L}{22.4L/mol}$=0.1mol;由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可知,一定不含Ba2+
步骤三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并洗涤干燥后得46.6g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一定含SO42-,n(SO42-)=$\frac{46.6g}{233g/mol}$=0.2mol;
步骤四中,白色沉淀为AgCl,但步骤二、三中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Cl-,然后结合电荷守恒来解答.

解答 解:步骤一中得到无色溶液,一定不含Cu2+
步骤二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为CO2,一定含CO32-,且n(CO32-)=$\frac{2.24L}{22.4L/mol}$=0.1mol;由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可知,一定不含Ba2+
步骤三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并洗涤干燥后得46.6g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一定含SO42-,n(SO42-)=$\frac{46.6g}{233g/mol}$=0.2mol;
步骤四中,白色沉淀为AgCl,但步骤二、三中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Cl-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将该固体全部溶于于得无色溶液;肯定无Cu2+
步骤二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肯定有CO32-
肯定无Ba2+
步骤三向步骤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并洗涤干燥后得46.6g白色沉淀.肯定有SO42-
步骤四向步骤三所得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

(1)步骤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步骤四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故答案为:2H++CO32-=CO2↑+H2O;Ag++Cl-=AgCl↓;
(2)原固体中含有Na+的理由是溶液呈电中性,必须有阳离子,是否含有Cl-并说明理由为碳酸钠与硫酸钠质量之和0.1mol×106g/mol+0.2mol×142g/mol=39g,则不含氯离子,故答案为:溶液呈电中性,必须有阳离子;碳酸钠与硫酸钠质量之和为39g,则不含氯离子.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反应及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X、Y、Z 3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甲可与Z的某种氢化物反应生成强酸
B.化合物乙中一定只有共价键
C.W元素的某种单质可在电子工业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
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属于等电子体的一组是(  )
A.CO2和NO2-B.B3H6N3和C6H6C.F-和MgD.H2O和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关闭K时,若M溶液为浓硫酸,则石墨上有氢气放出
B.关闭K时,若M为氯化钠,则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关闭K时,若M为则硫酸铵,则石墨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关闭K时,若M溶液为海水,石墨换成铜或银,则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Fe2O3(s)+$\frac{3}{2}$C(s)═$\frac{3}{2}$CO2(g)+2Fe(s)△H=+234.14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则2Fe(s)+$\frac{3}{2}$O2(g)═Fe2O3(s)的△H是(  )
A.-824.39 kJ•mol-1B.+627.6 kJ•mol-1
C.-744.7 kJ•mol-1D.-169.4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相同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当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时,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9: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烷、丁烷、正戊烷的沸点依次降低
B.乙二醇、丙氨酸均可发生缩聚反应
C.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饱和(NH42SO4溶液可导致蛋清液变性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常温下,向100mL 0.l mol.L-lHCl的溶液p 中逐滴加入0.2mol.L-lMOH溶液的过程中,其pH变化如图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OH为一元强碱
B.N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C.在K点,c(M+)>c(Cl-)>c(OH-)>c(H+
D.K点对应的溶液中,有c( MOH)+c( M+)=0.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自然界存在丰富的碳、氮、硅、磷、铁等元素,它们可形成单质及许多化合物.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铁能与CO形成配合物Fe(CO)5,其熔点为-20.50C,沸点为1020C,易溶于CCl4,据此判断F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
(2)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Fe2+的3d轨道有6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后3d轨道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稳定状态.
(3)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化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通过氢键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CH4•8H2O.
(4)亚磷酸(H3PO3与过量NaOH反应充分反应生成亚磷酸氢二钠(Na2HPO3),则亚磷酸氢二钠属于正盐盐(填“正”、“酸式”).
(5)金刚石晶胞结构模型如图,立方BN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在立方BN晶体中,B原子与N原子之间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比为3:1;每个N原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N原子数为12;如果阿佛加德罗常数近似取6×1023/mol,立方BN的密度为a g•cm-3,摩尔质量为b g•mol-1,计算晶体中最近的两个N原子间距离是$\frac{\sqrt{2}}{2}\root{3}{\frac{b}{150a}}$nm(用含a、b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