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已知H2 的燃烧热为285.8kJ/mol,CO的燃烧热为285.8kJ/mol,现有H2 和 CO组成的混合气体 56.0L(标准状况),充分燃烧后,放出热量 710.0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2(g)═2CO2 (g)△H=+282.8kJ/mol
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g)△H=-571.6kJ/mol
C.燃烧前的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40%
D.混合气体燃烧后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2mol

分析 A.依据一氧化碳燃烧热分析判断,一氧化碳燃烧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
B.依据氢气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分析,选项中水蒸气不是氢的稳定氧化物;
C.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判断;
D.Na2O2与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Na2O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据H2和CO各自的物质的量,据原子守恒得到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求出过氧化钠物质的量即可求得转移电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燃烧热为282.8kJ/mol,依据燃烧热概念,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rac{1}{2}$O2(g)═CO2(g);△H=-282.8 kJ/mol,故A错误;
B.氢气燃烧热为285.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选项中水蒸气不是氢的稳定氧化物,故B错误;
C.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0L(标况)物质的量为2.5mol,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0kJ,并生成液态水,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设氢气物质的量为x,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则x+y=2.5,285.8x+282.8y=710,计算得到x=1,y=1.5,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百分数=$\frac{1}{2.5}$×100%=40%,故C正确;
D.氢气1mol,CO有1.5mol,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为1mol和1.5mol,据氢气、CO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分析,可知能反应掉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5mol,Na2O2与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Na2O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则该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定量计算的分析,需用到的知识点和方法相对较多.D也可通过守恒思路解答,即氢气和CO共有多少,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电子就是多少,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
A.H2S2O7B.H2S2O8C.H2S3O10D.H2S4O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①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x、SO2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使CO、NOx转化为无害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CO和NO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2NOx $\frac{\underline{\;催化剂\;}}{\;}$2xCO2+N2
b.上述方法增加了空气中CO2的含量,加重了酸雨污染
c.在日光照射下,汽车尾气还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②家庭装修中使用的装潢材料缓慢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达一定浓度时会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属于常见装修污染物的是b(填字母).
a.NO、NO2 b.甲醛、苯 c.SO2、CO
③通过水质检测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后,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例如向废水中通入臭氧,运用c(填字母)除去其中含有的油类、氰化物.
a.中和法 b.沉淀法 c.氧化法
④天然水中含有细小悬浮颗粒物可以用明矾进行处理,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悬浮颗粒物,写出铝离子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Al(OH)3(胶体)+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8NA
②常温常压下,6.4gCu与40mL 10mol•L-1浓HNO3作用,产生NO2分子的数目为0.2NA
③2L 0.5mol/LFeCl3溶液中所含的Fe3+离子的个数为NA
④100mL 10.0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反应,生成Cl2分子的数目为0.25NA
⑤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⑥将CO2通过Na2O2,当固体质量增加a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aNA/28
⑦含NA个阴离子的Na2O2溶于水形成1L溶液,其浓度为2mol•L-1
⑧1mol FeBr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A.①⑥⑦B.③④⑧C.①②⑦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2)装置③的作用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2.44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ABC;(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9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Al2O3溶于盐酸中:O2-+2H+═H2O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l3++3OH-═Al(OH)3
D.Cu(OH)2中加入硝酸:Cu(OH)2+2H+═Cu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H++CH3COO-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滴加少量浓盐酸    b.微热溶液
c.加水稀释              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
(2)用0.1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I(填“I”或“Ⅱ”).
②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0.1mol•L-1醋酸溶液.
③V1和V2的关系:V1<V2(填“>”、“=”或“<”).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c (Na+)>c (H+)>c (OH-).
(3)为了研究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某同学查阅资料并设计如下实验.资料:AgSCN是白色沉淀
操作步骤现象
步骤1:向2mL 0.005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mL 0.005mol•L-1 KSCN溶液,静置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取1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2mol•L-1 Fe(NO33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向步骤2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滴3mol•L-1 AgNO3溶液现象a出现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步骤4:向步骤1余下的浊液中加入5滴3mol•L-1 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①步骤3中现象a是出现白色沉淀.
②写出步骤2中溶液变红色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③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的实验现象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SCN(s)?Ag+(aq)+SCN-(aq),加入KI后,因为溶解度:AgI<AgSCN,Ag+与I-反应生成AgI黄色沉淀:Ag++I-═AgI↓,AgSCN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最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預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a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450mL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4)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试回答:
①乳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写名称).
②乳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OH)COOH+NaOH→CH3CH(OH)COONa+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C.硫酸铝和氨水反应:Al3++3OH-=Al(OH)3
D.Na与H2O反应:2Na+2H2O=2Na++2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