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2(g)═2CO2 (g)△H=+282.8kJ/mol | |
B. | 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g)△H=-571.6kJ/mol | |
C. | 燃烧前的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40% | |
D. | 混合气体燃烧后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2mol |
分析 A.依据一氧化碳燃烧热分析判断,一氧化碳燃烧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
B.依据氢气燃烧热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分析,选项中水蒸气不是氢的稳定氧化物;
C.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判断;
D.Na2O2与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Na2O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据H2和CO各自的物质的量,据原子守恒得到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求出过氧化钠物质的量即可求得转移电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燃烧热为282.8kJ/mol,依据燃烧热概念,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rac{1}{2}$O2(g)═CO2(g);△H=-282.8 kJ/mol,故A错误;
B.氢气燃烧热为285.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选项中水蒸气不是氢的稳定氧化物,故B错误;
C.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0L(标况)物质的量为2.5mol,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0kJ,并生成液态水,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设氢气物质的量为x,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则x+y=2.5,285.8x+282.8y=710,计算得到x=1,y=1.5,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百分数=$\frac{1}{2.5}$×100%=40%,故C正确;
D.氢气1mol,CO有1.5mol,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为1mol和1.5mol,据氢气、CO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分析,可知能反应掉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5mol,Na2O2与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Na2O2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则该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定量计算的分析,需用到的知识点和方法相对较多.D也可通过守恒思路解答,即氢气和CO共有多少,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电子就是多少,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S2O7 | B. | H2S2O8 | C. | H2S3O10 | D. | H2S4O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⑥⑦ | B. | ③④⑧ | C. | ①②⑦ | D. | ②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 |
B. | Al2O3溶于盐酸中:O2-+2H+═H2O | |
C. |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l3++3OH-═Al(OH)3↓ | |
D. | Cu(OH)2中加入硝酸:Cu(OH)2+2H+═Cu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操作步骤 | 现象 |
步骤1:向2mL 0.005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mL 0.005mol•L-1 KSCN溶液,静置 | 出现白色沉淀 |
步骤2:取1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2mol•L-1 Fe(NO3)3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步骤3:向步骤2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滴3mol•L-1 AgNO3溶液 | 现象a出现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
步骤4:向步骤1余下的浊液中加入5滴3mol•L-1 KI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 |
B. |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 |
C. | 硫酸铝和氨水反应:Al3++3OH-=Al(OH)3↓ | |
D. | Na与H2O反应:2Na+2H2O=2Na++2OH-+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