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已知:A装置烧瓶中固体为碱石灰,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F装置中发生的反应:
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若标况下生成2.24LCl2,则被氧化的盐酸物质的量为0.2mol
(2)写出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E装置的饱和食盐水能除去气体为HCl(氯化氢)
(4)A烧瓶中固体还可以是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填一种物质的名称)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中无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3Cl2=N2+6NH4Cl
(6)从环境保护出发,本实验的缺陷是C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7)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使氨气与氯气能够混合均匀,快速且充分反应.

分析 (1)依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方程式计算解答;
(2)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
(3)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挥发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依据氯气、氯化氢性质选择合适的除杂剂;
(4)氧化钙、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促进氨水的挥发;
(5)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
(6)氯化氢、氨气、氯气等都能够污染空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7)氨气密度小于氯气密度,为使二者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应左边较长、右边较短.

解答 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生成1mol氯气转移2mol电子,所以若标况下生成2.24LCl2,其物质的量为0.1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故答案为:0.2mol;
(2)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挥发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杂质,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
故答案为:HCl(氯化氢);
(4)氧化钙、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促进氨水的挥发;
故答案为: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
(5)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
故答案为:8NH3+3Cl2=N2+6NH4Cl;
 (6)氯化氢、氨气、氯气等都能够污染空气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C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7)氨气密度小于氯气密度,为使二者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应左边较长、右边较短;
故答案为:使氨气与氯气能够混合均匀,快速且充分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设计氨气、氯气的制备及性质的检验,熟悉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11H24、C27H56、C29H60三种物质互为同系物
B.C33H68在常温下为液态
C.C35H72中氢原子被氯气取代,最多需氯气35mol
D.正二十一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备Fe(OH)2并观察颜色
B.
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C.
 除去Cl2中的HCl
D.
   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有关铝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所以不可以用来冶炼铝
B.氢氧化铝是一种胶状沉淀,有较大表面积,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
C.实验室可以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铝来制备氢氧化铝
D.氢氧化铝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是两性氢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①~⑦相关元素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
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2)由②、④、⑤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
(3)甲是由②、④二种元素的还原剂,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金属,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冶炼常用金属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已知在25℃、101kPa下,⑦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每转移1mol电子时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iH4(g)+2O2(g)=SiO2(s)+2H2O(l)△H=-1520.0 kJ/mol.
(5)以⑥的单质材料为阳极,石墨做阴极,NaHCO3溶液做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有吸附性的难溶物R,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Al-3e-=Al3+,Al3++3HCO3-═Al(OH)3↓+3CO2↑或Al-3e-+3HCO3-═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用13 克锌与含HCl 0.8mol的盐酸溶液反应制取氢气.
(1)反应制得的氯化锌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在标准状况下 可收集到的氢气多少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各信号的面积比为(  )
A.3:2:2:1:6B.3:4:1:3:3C.9:4:1D.3: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有NH4+、K+、Na+、Fe3+、Al3+、Fe2+、CO32-、NO3-、Cl-、I-、SO42-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一定有上述离子中的NO3-、Al3+、SO42-、Cl-四种离子
B.实验消耗Cu 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
C.沉淀乙一定有BaCO3,可能有BaSO4
D.一定没有Fe3+,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美国研究人员将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000K,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O2的全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放出能量
C.钌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D.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