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糖类、蛋白质、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
B.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的Na2SO4溶液时,会使蛋白质析出
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构成蛋白质

分析 A.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
B.鸡蛋清溶液中滴入饱和的Na2SO4溶液,发生盐析;
C.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
D.氨基酸含有氨基、羧基,可发生取代、缩聚反应.

解答 解:A.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正确;
B.鸡蛋清溶液中滴入饱和的Na2SO4溶液,发生盐析,则有沉淀析出,故B正确;
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氨基酸含有氨基、羧基,可发生取代、缩聚反应,可生成二肽、多肽或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涉及物质的检验、盐析、高分子化合物等,难度不大.要注意蛋白质的合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方程式是:CH2═CH2+Br2→CH3CHBr2
B.HOCH2CH2COOH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煤干馏可得到大量汽油和煤油
D.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其水解产物都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过程中设计了以下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用品: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夹、砂纸、滤纸;
钠、镁条、铝片、酚酞、蒸馏水、2mol•L-1的硫酸
方案如下表:
实验过程预期现象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a.取已切去表皮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立即剧烈反应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稍后才开始与水剧烈反应
b.向盛有适量水(内含2滴酚酞)的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没有相应现象,加热后仍无明显变化
c.向两支盛有3mL 2mol•L-1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片镁、铝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不同镁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1)写出实验a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你认为a、b两步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钠表面的煤油没有用滤纸吸干净;
b.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没有被除去.
(3)下列措施不能提高镁条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的是AE
A.改用18mol•L-1的硫酸     B.加入少量硫酸铜
C.改用镁粉                   D.升高温度          E.增大压强
Ⅱ.根据以上实验知道,镁比铝活泼,甲同学突发奇想,想设计一个原电池,让镁不腐蚀而铝腐蚀.请你帮他实现这个设想,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装置图1,并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

Ⅲ.工业上常用铝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为研究铝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乙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取铝片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X.取448ml(标准状况)气体X通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然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X中SO2的体积分数为50%.
(2)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X中还可能含量有H2.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2中夹持仪器省略).
①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浓硫酸
②若B中装氧化铜,C中装无水硫酸铜,则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固体由黑变红和C中固体由白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产生蔗糖未发生水解
B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气体为纯净的乙烯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和HgCl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蛋白质均发生了盐析
D微热含有酚酞的NaHCO3溶液,溶液红色加深盐类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饱和的Na2SO4溶液使鸡蛋清发生盐析,进而分离、提纯蛋白质
B.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C.苯酚与苯甲酸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汽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H、O原子形成2 mol H2O(g),共吸收1852 kJ能量
B.拆开2mol H2(g)和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成为H、O原子,共放出1368 kJ能量
C.2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能量
D.2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l),共吸收484 kJ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7.8g固体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4NA
B.常温常压下,17g烃基含有的电子总数为9N
C.标准状况下,11.2LCH2CI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
D.CH2=CH2和CH2=CHCH3的混合气体28g,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数目为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煤和石油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在空气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①SO2+H2O?H2SO3;②2H2SO3+O2→2H2SO4
(1)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②(填反应序号).
(2)该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S,氧化剂是O2
(3)在上述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
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
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a.C(s)+O2(g)═CO2(g)△H=E1          ①
b.C(s)+H2O(g)═CO(g)+H2(g)△H=E2   ②
H2(g)+$\frac{1}{2}$O2(g)═H2O(g)△H=E3   ③
CO(g)+$\frac{1}{2}$O2(g)═CO2(g)△H=E4    ④
(1)途径b相比途径a有较多的优点,请写出其中一点:不仅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
(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H>0的是②(填写序号);
(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C
A.a比b多           B.a比b少         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E1=E2+E3+E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