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Y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frac{1}{3}$,ZX是一种生氢剂,W与Y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
B.化合物ZX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由X、Y、Z、W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
D.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W>Y

分析 X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应为H元素,Y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frac{1}{3}$,则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为O元素,ZX是一种生氢剂,应为NaH,Z为Na元素,W与Y同一主族,则W为S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S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rZ>rW>rY,故A错误;
B.化合物NaH中H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B错误;
C.如为NaHSO4,则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涉及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物质性质等知识点,把握原子结构、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NaH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国际上对食品中亚硝酸钠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I】制备NaNO2
该小组查阅资料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设计制备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1)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4-+4H+=5NO3-+3Mn2++2H2O.
(2)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2Na2O2+2H2O=4NaOH+O2↑、2NO+O2=2NO2
(3)甲同学检查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发现制得的NaNO2中混有较多的NaNO3杂质.于是在A、B装置增加了在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装置,改进后提高了NaNO2的纯度.
【实验Ⅱ】测定制取的样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骤:
a.在5个有编号的带刻度试管(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10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
试管编号
NaNO2含量/mg•L-1020406080
b.分别称量0.10g制得的样品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5mL待测液,加入1mL M溶液,再加蒸馏水至10mL振荡,与标准色阶比较.
(4)步骤b中比较结果是:待测液颜色与③号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是40%.
(5)用目视比色法证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5ml待测液加入维生素C,振荡,再加入1mlM溶液,加入至蒸馏水10mL,再振荡,与③好色阶对比紫红色比③色阶浅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用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无K+
B.检验某补铁药片(主要成分为亚铁化合物)是否氧化变质,使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向某溶液X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X中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属,其目的
是防止Fe2+被氧化.在配制100mL该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还必须
用到的主要仪器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若洗涤时未将洗液转入,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隔离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生成I20.0003mol.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出热量.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Fe3+催化氧化H2O2分解产生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常温常压下,改变下列条件,能使饱和硫化氢溶液中$\frac{c({H}^{+})}{c({S}^{2-})}$增大的是(  )
A.通入少量NH3B.加入少量硫化钠C.通入少量Cl2D.通入少量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X、Y、Z为短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C.X、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D.工业上常用Y的氯化物为原料制取单质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作环境的杀菌消毒
B.硅胶可用作商品包装袋的干燥剂
C.爆竹燃放后,硫燃烧生成SO3
D.施肥时,草木灰不能与胺态氮肥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加成反应
B.CH3CH2CH3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聚氯乙烯、麦芽糖和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己略去).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1)检査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旋塞E,装置C中加水没过导管口,给A装置微热,装置C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热源后,导管内有倒吸产生的液柱,且高度保持不变.
(2)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仪器B的作用是防倒吸,仪器D中所盛药品是碱石灰.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打开旋塞E,从E管口向A中鼓入大量空气.
(5)实验后仪器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仪器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混合时放热,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用所得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火焰颜色为黄绿色.不可直接向仪器A中加水的原因是水加入浓硫酸中,放出大量热使液体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