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五种固体物质A、B、C、D、E由下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
阳离子Na+  Al3+Fe3+  Cu2+、Ba2+
阴离子OH- Cl- CO32- NO3- 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④B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⑤将38.4g 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500mL1.6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据此推断A、D的化学式为:ACuSO4;DAl(NO33
(2)写出步骤①中生成沉淀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O42-+Ba2++2OH-=Cu(OH)2↓+BaSO4↓.
(3若向E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现象是溶液由澄清变浑浊,原因是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溶解度,并且溶质的质量增加同时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此会有晶体析出而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
(4)步骤⑤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可用NaOH溶液吸收.

分析 5种固体物质A、B、C、D、E由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由离子共存可知,一定含有:Na2CO3、Ba(OH)2
①A溶液与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说明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钡,故A、C分别为Ba(OH)2、CuSO4中的一种;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说明生成氢氧化铁与二氧化碳,应碳酸钠与铁盐发生双水解反应,B、E分别为Na2CO3、铁盐中的一种;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结合①可知,C为Ba(OH)2、D为铝盐,故A为CuSO4
④B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结合②可知,B为铁盐,E为Na2CO3
⑤将38.4g 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1.6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含有NO3-,结合③可知D为Al(NO33
综上所述,可知B中含有Cl-,故B为FeCl3,据此解答.

解答 解:5种固体物质A、B、C、D、E由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由离子共存可知,一定含有:Na2CO3、Ba(OH)2
①A溶液与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说明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钡,故A、C分别为Ba(OH)2、CuSO4中的一种;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说明生成氢氧化铁与二氧化碳,应碳酸钠与铁盐发生双水解反应,B、E分别为Na2CO3、铁盐中的一种;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结合①可知,C为Ba(OH)2、D为铝盐,故A为CuSO4
④B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结合②可知,B为铁盐,E为Na2CO3
⑤将38.4g 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1.6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D含有NO3-,结合③可知D为Al(NO33
综上所述,可知B中含有Cl-,故B为FeCl3
(1)此推断A、D的化学式为CuSO4、Al(NO33 ,故答案为:CuSO4;Al(NO33
(2)步骤①中生成沉淀的反应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故答案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3)向E的饱和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溶液变浑浊,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溶解度溶解减少,饱和溶液中会析出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溶液由澄清变浑浊;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溶解度,并且溶质的质量增加同时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此会有晶体析出而变浑浊;
(4)步骤⑤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为NO、NO2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NaOH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性质和离子共存的分析判断,题目综合性较强,涉及无机物推断、离子检验、离子共存、物质溶解度比较,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酒精洒到桌面上起火后,用湿布立即扑盖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B.隔约空气
C.既降低温度又隔绝空气D.吸走洒出的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电池负极消耗m g气体时,电解池阴极同时有m g气体生成
B.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电解后c(Na2CO3)不变,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电池中c(KOH)不变;电解池中溶液pH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0.1mol•L-1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3.1.
A.①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⑤⑥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的溶液:NH4+、K+、I-、SO42-
B.在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2-、SO32-
C.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Cl-、HCO3-、NO3-
D.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Fe2+、K+、SO4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以天然盐湖资源中分离出来的芒硝、硫酸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焦炭等为原料,生产大苏打和摩尔盐,其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Ⅰ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2SO4(s)+4C(s)=Na2S(s)+4CO(g)△H=+569.99kJ/mol,欲使该反应发生并维持该反应进行的条件是C.
(a)常温   (b)常温,并通入少量CO2 (c)高温,并通入适量的O2
(2)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2Na2S+1Na2CO3+4SO2=3Na2S2O3+1CO2
(3)反应Ⅲ温度需控制在35~40℃的较低温度,其主要原因是防止NH4HCO3分解,提高NH4HCO3利用率和NaHCO3产率.
(4)在摩尔盐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的溶液可使NH4+、Fe2+、SO42-都大量减少,该物质是Ba(OH)2
(5)反应Ⅳ中两种盐溶液混合时,需加入适量的H2SO4,将溶液pH调到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Fe2++2H2O?Fe(OH)2+2H+、NH4++H2O?NH3•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丙酸盐是安全有效的防霉、防腐剂,一种以碱式碳酸锌为原料的工艺流程如下:

序号n(丙酸):n(碱式碳酸锌)反应
温度/℃
丙酸锌
产率/%
11:0.256067.2
21:0.258083.5
31:0.2510081.4
41:0.316089.2
51:0.318090.1
61:0.3110088.8
(1)碱式碳酸锌与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H3CH2COOH+Zn2(OH)2CO3→2Zn(CH3CH2COO)2+CO2↑+3H2O.
(2)本题采用趁热过滤的方式,其目的是:防止醋酸锌结晶析出.
(3)实验中用水量不易过少,其原因是水的用量较少时,反应不易完全,且易造成丙酸挥发损失,不利于提高产率和产品的纯度.
(4)探究本实验中最佳工艺条件(见表):反应时间2h,用水量45g,n(丙酸):n(碱式碳酸锌)=1:0.31,反应温度80℃.
(5)某次实验时,将37.0g丙酸溶于220mL水中,按上述流程在上述优化的条件下制备,最终得产品丙酸锌49.6g,则该次实验丙酸锌的产率为:94.0%.
(6)本工艺“采用闭路循环”方式,除具有制备工艺简便、产率高外,还具有:原料利用率高,无废液、废渣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学习小组拟以下列合成路线合成1-丁醇:CH3CH=CH2+CO+H2$\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CH2CHO$→_{N/△}^{H_{2}}$CH3CH2CH2CH2OH
已知:
①HCOOH$→_{△}^{浓H_{2}SO_{4}}$CO↑+H2O(HCOOH还原性强)
②RCH=CH2$→_{H+}^{浓KMnO_{4}}$RCOOH+CO2+H2O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利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各纯净干燥的CO,则a装置的作用是恒压,若无b装置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液体倒吸,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H+OH-=HCOO-+H2O
(2)以2-丙醇为原料可以制备丙烯,化学反应方程式(CH32CHOH$→_{△}^{催化剂}$CH2=CHCH3↑+H2O
在所得丙烯气体中还含有少量SO2、CO2及水蒸气.用以下试荆可以检验四种气体,则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依次是④⑤①③②(或④⑤①⑤②③)(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石灰水:④无水CuSO4;⑤品红溶液
(3)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提纯1-丁醇,该小组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粗品$→_{操作1}^{试剂1}$滤液$→_{操作2}^{乙醚}$有几层$→_{过滤}^{干燥剂}$1-丁醇、乙醚$\stackrel{操作3}{→}$纯品
已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
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则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萃取分液,操作3为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欲将混合液中Al3+、Cu2+、Ba2+、Ag+逐一沉淀出来加以分离,加入试剂①Cl-②SO42-  ③OH-④CO2⑤CO32-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③⑤①②C.②①③⑤D.①⑤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