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可利用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杂质不与硫酸反应)为为原料制取,其工艺流程如下:

(1)第Ⅰ步在过滤后,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其目的是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检验第Ⅱ步所得的生成液中Cl-的方法是取少量该生成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3)第Ⅲ步加入适量的Na2CO3调节酸度,生成黄钠铁矾[Na2Fe6(SO44(OH)12]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工业上利用第Ⅴ步、第Ⅵ步产生的废气(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己知常温常压下:
①CH3OH (1)+O2(g)=CO(g)+2H2O(g)△H1=-354.8kJ/mo1
②2CO2(g)=2CO(g)+O2(g)△H2=+566kJ/mo1,
则反应2CO2(g)+4H2O(g)=2CH3OH(g)+3O2(g)△H=+1275.6kJ/mo1
(5)已知第Ⅴ步测得充分燃烧后钴氧化物质量为2.41g,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写出该钴氧化物的化学式Co3O4,第VI步生成钴酸锂(LiCoO2)的化学方程式为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6)将制得的钴酸锂(LiCoO2)的正极粉均匀涂覆在铝箔上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有一定量的钴以Co2+的形式从正极粉中浸出,且两极均有气泡产生,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CoO2+4H++e-=Li++Co2++2H2O和2H++2e-=H2↑.

分析 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杂质不与硫酸反应)中加入稀硫酸酸浸然后过滤,Co、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SiO2不反应,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6Fe3++Cl-+3H2O,向溶液中加入Na2CO3并调节溶液的pH然后过滤,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然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草酸铵,然后过滤得到草酸钴,通入氧气并灼烧草酸钴,得到二氧化碳和钴氧化合物,n(CO2)=$\frac{1.344L}{22.4L/mol}$=0.06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n(CoC2O4)=$\frac{1}{2}$n(CO2)=0.03mol,根据Co原子守恒得n(Co)=n(CoC2O4)=0.03mol,m(Co)=0.03mol×59g/mol=1.77g,则钴氧化物中n(O)=$\frac{(2.41-1.77)g}{16g/mol}$=0.04mol,所以钴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
钴氧化合物和碳酸锂、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得到固体LiCoO2
(1)第Ⅰ步在过滤后,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能减少Co元素的损失;
(2)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3)Na2CO3和硫酸铁发生反应生成[Na2Fe6(SO44(OH)12]沉淀;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5)n(CO2)=$\frac{1.344L}{22.4L/mol}$=0.06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n(CoC2O4)=$\frac{1}{2}$n(CO2)=0.03mol,根据Co原子守恒得n(Co)=n(CoC2O4)=0.03mol,m(Co)=0.03mol×59g/mol=1.77g,则钴氧化物中n(O)=$\frac{(2.41-1.77)g}{16g/mol}$=0.04mol,所以钴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
钴氧化物和碳酸锂、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LiCoO2
(6)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所以两极均得到气体,阴极上LiCoO2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Co2+

解答 解: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Fe,SiO2杂质不与硫酸反应)中加入稀硫酸酸浸然后过滤,Co、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SiO2不反应,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lO3-+6Fe2++6H+=6Fe3++Cl-+3H2O,向溶液中加入Na2CO3并调节溶液的pH然后过滤,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然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草酸铵,然后过滤得到草酸钴,通入氧气并灼烧草酸钴,得到二氧化碳和钴氧化合物,n(CO2)=$\frac{1.344L}{22.4L/mol}$=0.06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n(CoC2O4)=$\frac{1}{2}$n(CO2)=0.03mol,根据Co原子守恒得n(Co)=n(CoC2O4)=0.03mol,m(Co)=0.03mol×59g/mol=1.77g,则钴氧化物中n(O)=$\frac{(2.41-1.77)g}{16g/mol}$=0.04mol,所以钴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
钴氧化合物和碳酸锂、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得到固体LiCoO2
(1)第Ⅰ步在过滤后,将滤渣洗涤2-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能减少Co元素的损失,从而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提高钴等元素的利用率;
(2)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该生成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故答案为:取少量该生成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3)Na2CO3和硫酸铁发生反应生成[Na2Fe6(SO44(OH)12]沉淀,反应方程式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故答案为:3Fe2(SO43+6H2O+6 Na2CO3=Na2Fe6(SO44(OH)12↓+5 Na2SO4+6CO2↑;
(4)①CH3OH (1)+O2(g)=CO(g)+2H2O(g)△H1=-354.8kJ/mo1
②2CO2(g)=2CO(g)+O2(g)△H2=+566kJ/mo1,
将方程式②-2①得2CO2(g)+4H2O(g)=2CH3OH(g)+3O2(g)△H=(+566kJ/mo1)-2(-354.8kJ/mo1)=+1275.6kJ/mo1,故答案为:+1275.6;
(5)n(CO2)=$\frac{1.344L}{22.4L/mol}$=0.06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n(CoC2O4)=$\frac{1}{2}$n(CO2)=0.03mol,根据Co原子守恒得n(Co)=n(CoC2O4)=0.03mol,m(Co)=0.03mol×59g/mol=1.77g,则钴氧化物中n(O)=$\frac{(2.41-1.77)g}{16g/mol}$=0.04mol,所以钴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
钴氧化物和碳酸锂、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LiCoO2,反应方程式为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故答案为:Co3O4;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6)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所以两极均得到气体,阴极上LiCoO2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Co2+
电极反应式为LiCoO2+4H++e-=Li++Co2++2H2O和 2H++2e-=H2↑,
故答案为:LiCoO2+4H++e-=Li++Co2++2H2O; 2H++2e-=H2↑.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5)题钴氧化物化学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蒸馏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中氢的个数
C.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D.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有效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
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其液态物质的过程
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D.通过催化裂化或裂解,可以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20mL0.100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mol•L-1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是(  )
A.A点到B点的变化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0,且有c(Na+)=c(CH3COO-)=c(OH-)=c(H+
C.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CH3COO-)>c(H+)>c(Na+)>c(OH-
D.在C点:c(CH3COO-)+c(CH3COOH)=2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同位素:1H+2H+3H+         
④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A.①④B.②③④C.②④D.全部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面是一些常见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1个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最多的是(  )
A.氢气B.氨气C.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C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ⅥB族,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aA(g)+bB(g)=cC(g)
初始浓度(mol•L-1) 3.0   1.0     0
2s末浓度(mol•L-1) 1.8   0.6     0.8
据此推算出a:b:c=3:1:2,
v(A):v(B):v(C)=3:1:2,
v(A)=0.6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