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某学生取烧杯中液体滴加几滴试剂便立即报告老师说:这个半透膜袋已经破损了,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这位学生所滴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是(已知Cl2+2I-====2Cl-+I2) ( )
A.滴两滴碘水显蓝色
B.滴淀粉试液显蓝色
C.滴入氯水,淀粉试液显蓝色
D.滴AgNO3溶液,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年7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二年级考试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 | 溶解性 |
乙二醇 | -11.5℃ | 198 ℃ | 1.11 g·mL-1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丙三醇 | 17.9 ℃ | 290 ℃ | 1.26 g·mL-1 |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
A. 萃取法B. 结晶法C. 分液法D. 蒸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浙江嘉兴市高一暑期学习测试(摸底考试)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离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与非金属原子相对应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
(3)可直接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可经过得失电子后再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浙江嘉兴市高一暑期学习测试(摸底考试)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方式。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河北保定某重点中学同步课时作业(必修1苏教版)1.1.4分散系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醋酸是电解质,但无水醋酸不导电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河北保定某重点中学同步课时作业(必修1苏教版)1.1.4分散系 题型:选择题
判断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硝酸钾 B.稀硫酸
C.氧化钠 D.氢氧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河北保定某重点中学同步作业(必修1苏教版)4.2.3硝酸的性质 题型:选择题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传统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某同学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实验步骤及现象中错误的是 ( )
A.按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B.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直到碰到橡皮塞的下沿
C.关闭活塞,微热,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将稀硝酸排向长管,使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接触后,反应自行停止,管内有无色气体生成
D.慢慢打开活塞,U形管长管中的稀硝酸又回落到短管内,无色气体转至分液漏斗中不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河北保定某重点中学同步作业(必修1苏教版)4.2.1氮的氧化物 题型:选择题
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现有amol NO2和bmol NO的混合气体,若用足量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则a和b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a=3b B.a=b
C.a≥b D.任意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河北保定某重点中学同步作业(必修1苏教版)2.2.3离子反应 题型:选择题
仔细分析下列实验:
实验1: 实验2:
A、B、C试管中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A | B | C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蓝色 |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 |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
写出A、B、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A: ;
(2)B: ;
(3)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