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已知火箭所用燃料为肼(N2H4),氧化剂为过氧化氢,火箭部分构件采用钛合金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N2H4、H2O2的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N.
(2)钛的原子序数是22,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
(3)1molN2H4分子中所含极性键的数目为4NA
(4)H2O2受热易分解为H2O,H2O的空间构型为V形.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5)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熔点/K沸点/K水中溶解度(标准状况)
H2S187202每升水中溶解2.6L
H2O2272423以任意比互溶
造成上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H2O2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H2O2的熔、沸点高于H2S,H2O2与H2O分子之间也可形成氢键,故H2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S在水中溶解度.
(6)氧化镁和氮化硼均可用作返回舱的热屏蔽材料,晶格能:氧化镁大于氧化钙(填“大于”或“小于”).
(7)立方氮化硼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处于晶胞顶点的原子的配位数为4,若晶胞边长为a pm,则立方氮化硼晶胞的密度是$\frac{100}{{{N_A}{{(a×{{10}^{-10}})}^3}}}$g•cm-3(只要求列算式,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分析 (1)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氢元素;
(2)Ti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根据和外电子排布三规则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3)N2H4分子中N、N之间有一个非极性键,N、H之间都是极性键;
(4)H2O分子中O原子形成2个O-H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
(5)H2O2的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高于硫化氢的,H2O2与H2O分子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增大了溶解度;
(6)离子所带电荷相等,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7)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N、B原子数目,B原子配位数为4,原子的配位数与原子数目成反比,表示出晶胞质量,再根据ρ=$\frac{m}{V}$计算晶胞密度.

解答 解:(1),氮元素原子2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第一电离能为N>O>H,
故答案为:N;
(2)Ti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2分),
故答案为:[Ar]3d24s2
(3)N2H4分子中N、N之间有一个非极性键,N、H之间都是极性键,所以1mol N2H4分子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4NA
故答案为:4NA
(4)H2O分子中O原子形成2个O-H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V形,杂化轨道数目为4,O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V形;sp3
(5)H2O2的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所以H2O2的熔、沸点高于H2S,H2O2与H2O分子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导致H2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H2S水中溶解度,
故答案为:H2O2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H2O2的熔、沸点高于H2S,H2O2与H2O分子之间也可形成氢键,故H2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S在水中溶解度;
(6)离子所带电荷相等,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半径,故MgO的晶格能大于CaO的晶格能,
故答案为:大于;
(7))晶胞中N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B原子数目为4,二者原子数目为1:1,B原子配位数为4,则N原子配位数也是4,
晶胞质量为4×$\frac{11+14}{{N}_{A}}$g=$\frac{100}{{N}_{A}}$g,晶胞的体积为(a×10-103cm3,则晶胞密度ρ=$\frac{\frac{100}{{N}_{A}}g}{(a×1{0}^{-10})^{3}c{m}^{3}}$=$\frac{100}{{{N_A}{{(a×{{10}^{-10}})}^3}}}$g•cm-3
故答案为:4;$\frac{100}{{{N_A}{{(a×{{10}^{-10}})}^3}}}$.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电离能、核外电子排布、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判断、分子结构与性质、晶格能、晶胞计算等,注意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异常情况、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参考如图和有关要求回答问题:
 
(1)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一种原理是CH3OH(g)和H2O(g)反应生成CO2和H2.图1是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活化能 a的变化是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反应热△H的变化是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
(2)以CH3OH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法制取ClO2.二氧化氯(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①CH3OH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通入O2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②图2中电解池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ClO2.阳极产生 ClO2的反应式为Cl--5e-+2H2O=4H++ClO2↑.
③电解一段时间,从阴极处收集到的气体比阳极处收集到气体多 6.72L时(标准状况,忽略生成的气体溶解),停止电解,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mol.
(3)图2中电解池改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0.05mol•L-1的硫酸铜溶液200ml,当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时,
①发生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0$\frac{\underline{\;通电\;}}{\;}$2Cu+2H2SO4+O2
②若电解后溶液的体积还是200ml,溶液的pH=1
③电解后加入下列B固体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
A  CuO   B  Cu (OH)2C   CuCO3D   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尿素又称碳酰胺,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其反应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H2NCOONH4(l)(氨基甲酸铵)△H1=-330.0kJ•mol-1
第二步:H2NCOONH4(l)?H2O(l)+CO(NH22(l)△H2=+226.3kJ•mol-1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m3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 NH3和1mol CO2,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第55min时到达平衡.
(2)反应进行到10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v(CO2)=1.5×10-4mol/(L•min).
(3)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若在恒温恒容下再充入一定量气体He,则CO(NH22(l)的质量不变(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代表了我国古代在化工技术上的水平,图是制浆过程的工艺流程:

在漂白工艺中,现代新工艺采用先通入ClO2,再用少量的SO2除掉过量的ClO2和解离过程中过量的Na2CO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O2+5SO2+6Na2CO3═2NaCl+6CO2↑+5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将2mol SO3气体通入一定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Q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SO3(g)?2SO2(g)+O2(g)△H=+Q kJ•mol-1
B.向0.1mol/L、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OH-=H2O
C.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Cu2++2H2O=2Cu+O2↑+4H+
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工业上常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 $\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A的名称圆底烧瓶,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仪器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3)反应终止后,仪器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CO、H2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在体积均为2L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I、Ⅱ、Ⅲ中,分别都充入1mol CO和2mol 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图1为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H2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有一个容器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C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1)0~5min时间内容器Ⅱ中用CH3OH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875mol/(L•min).
(2)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容器II,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20.5kJ,则△H=-23.4kJ•mol-1
(3)当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时,CO的转化率最低的是容器Ⅲ;平衡常数最大的是容器Ⅰ.
(4)工业实际合成CH3OH生产中,采用图2中M点而不是N点对应的反应条件,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同时考虑生产实际,说明选择该反应条件的理由:相对于N点而言,采用M点,温度在500-600K之间,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CO的平衡转化率也较高,压强为常压对设备要求不高.
(5)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甲醇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该电池工作时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3O2-=CO2+2H2O.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石墨电极),当电路中通过1.929×104 C的电量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2.24L.(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是1.602×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反应达到了平衡,此时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若在恒容时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Ar,由于增大了容器内的压强,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D.当B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氯酸钾,并测定其纯度.制取装置如图甲所示.请回答:

(1)Ⅱ中玻璃管a的作用为平衡压强.
(2)为了提高KOH的利用率,可将上述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其方法是在Ⅰ与Ⅱ之间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净化装置.
(3)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Ⅱ的大试管中有大量KClO3晶体析出.图乙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M(填编号字母);要从Ⅱ的大试管中分离已析出晶体,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BDF(填仪器编号字母).
A.铁架台   B.长颈漏斗    C.烧杯    D.蒸发皿    E.玻璃棒    F.酒精灯
(4)上述制得的晶体中含少量KClO、KCl杂质.
已知:碱性条件下,ClO-有强氧化性,ClO3-很稳定;酸性条件下,ClO-、ClO3-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为测定KClO3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去上述晶体3.00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2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至pH=10,滴加双氧水至不再产生气泡,煮沸.
步骤3:冷却后,加入足量KI溶液,再逐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
发生反应:ClO3-+I-+H+→Cl++I2+H2O(未配平)
步骤4:加入指示剂,用0.5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48.00mL,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
①步骤2中用双氧水除去溶液中残留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2═H2O+Cl-+O2↑.
②该晶体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81.7%.
③若步骤2中未进行煮沸,则所测KClO3的质量分数偏高(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