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研究小组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含H2S的废气.基本工艺是将H2S通入FeCl3溶液中,过滤后将滤液加入如图所示电解槽中电解,电解后的滤液可以循环利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得到的沉淀可能是FeS
B.与a极相连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
C.可以用Fe与外接电源的a极相连
D.若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则一定能得到1.12LH2

分析 A.H2S被铁离子氧化为S;
B.与a极相连的电极上亚铁离子失电子生成铁离子;
C.Fe与外接电源的a极相连,Fe失电子,而溶液中的离子不反应;
D.在标准状况下,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会生成0.05mol氢气.

解答 解:A.将H2S通入FeCl3溶液中,H2S被铁离子氧化为S,即发生2Fe3++H2S=S↓+2Fe2++2H+,所以过滤得到的沉淀是S沉淀,故A错误;
B.与b 相连的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为阴极,所以与a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阳极上亚铁离子失电子生成铁离子,即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故B正确;
C.Fe与外接电源的a极相连,Fe作阳极失电子,而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不反应,所以不能用Fe作电极,故C错误;
D.电极反应2H++2e-=H2↑,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会生成0.05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1.12L,但是选项中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下,所以无法确定氢气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电极的判断方法和电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B.碳酸钠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食品发酵剂
C.通过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稀豆浆和氢氧化铁胶体
D.焰色反应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和物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C2H4、C3H6和 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反应:2CrO42-+2H+?Cr2O72-+H2O.某科研小组用如图电解装置,由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rO42-生成Cr2O72-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通过电解方法获得
B.a为电源正极
C.d口流出的NaOH溶液的浓度与c口通入的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
D.Na+从右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离子:NH4+、Fe2+、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了检验它们的存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②向①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发现沉淀不溶解;
③向①的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未见白色沉淀;
④再取少量原溶液加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氯水,溶液立即变成血红色.
(1)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SO42-、Fe2+
(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l-、CO32-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H4+
为进一步确定该离子是否存在,该同学还应补做的实验是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3B?2C(气),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一定为气体
B.A一定为气体
C.若正反应方向△H<0,则T1>T2
D.压强增大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都能一步能实现的是(  )
A.N2→NH3→NO→NO2→HNO3→NOB.Si→SiO2→H2SiO3→Na2SiO3
C.S→SO3→H2SO4→SO2D.Al→Al2O3→Al(OH)3→Na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空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1)前3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0.5mol•L-1•min-1.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33L2•mol-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下列措施中,既能使反应加快,又能使n(CH3OH)/n(CO2)增大是CD.
A.升高温度       B.充入惰性气体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H2
(3)图乙中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D.(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体系压强
(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向反应体系再加入CO2(g)、H2(g)、CH3OH(g)、H2O(g)各1mol,化学平衡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Ⅱ:利用CO2(g)+CH4(g)?2CO(g)+2H2(g)将CO2转化成燃料气.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H4与CO2,发生上述反应,吸收热量Q1kJ,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3所示,
(5)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d
a.C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CO2)=2v(H2)       d.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H4的同时消耗2nmolH2
(6)据图3可知P1、P2、P3、P4由小到大的顺序是P4>P3>P2>P1
(7)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CH4与CO2,相同的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Q2 kJ,则Q1<Q2(填“>”“=”或“<”)
Ⅲ: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
和反应②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表所示:
T(K)K1K2
9731.472.36
11732.151.67
(8)现有反应CO2(g)+H2(g)?CO(g)+H2O(g),是吸(填“吸”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常温下钠与水可以剧烈反应,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比较低,融化成光亮的小球是由于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且钠的熔点低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是由于钠立即与水剧烈反应,并有氢气产生,同时H2燃烧发出嘶嘶声,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溶液会变红,原因请用方程式解释2Na+2H2O=2Na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