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元素非金属性比较为:
B. 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 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答案】C
【解析】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14C,则X为C元素;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这是工业上生产氮气的方法,则Y为N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X、Y,且不能形成双原子,所以可能是稀有气体Ne、Ar,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Y、Z核外内层电子是2个,所以W是H元素,Z只能为Ne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W是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Ne元素。
A.在氨气中N显负价,H显正价,则非金属性N>H,即Y>W,故A错误;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4+5+8=18,故B错误;
C.W与Y可形成N2H4的化合物,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C和H可形成多种烃类化合物,当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时,形成的烃在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沸点较高,故D错误;
故选C。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Na2CO3与NaH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碱性:Na2CO3<NaHCO3
C.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D.与盐酸反应速度Na2CO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K2Cr2O7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aq)+ H2O(l) 2CrO42-(aq)+ 2H+(aq),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
已知:在水溶液中K2Cr2O7为橙红色,K2CrO4为黄色。
往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_色,再加入过量硫酸溶液呈___________色;此实验现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会向着__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
此反应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B.生成的CO2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
C.反应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D.在酸性条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强
(3)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 序号 | 体积V/mL | 时间/s | |||
Na2S2O3溶液 | 淀粉溶液 | 碘水 | 水 | ||
① | 10.0 | 2.0 | 4.0 | 0.0 | t1 |
② | 8.0 | 2.0 | 4.0 | 2.0 | t2 |
③ | 6.0 | 2.0 | 4.0 | Vx | t3 |
①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Vx=_______mL,比较t1、t2、t3大小____________,
试推测该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气与碱溶液反应,在低温和稀碱溶液中主要产物是ClO—和Cl—,在75℃以上和浓碱溶液中主要产物是ClO3—和Cl—。研究小组用如下实验装置制取氯酸钾(KClO3),并测定其纯度。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添加药品,待装置Ⅲ水温升至75℃开始反应。
①写出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取消装置Ⅱ,对本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拆解装置Ⅰ前为了防止大量氯气逸出,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已知碱性条件下,ClO—有强氧化性,而ClO3—氧化性很弱。设计实验证明:碱性条件下,H2O2能被ClO—氧化,而不能被ClO3—氧化。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产品KClO3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取2.45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
步骤2: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至pH=10,滴加足量H2O2溶液充分振荡,然后煮沸溶液1~2分钟,冷却。
步骤3:加入过量KI溶液,再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ClO3—+6I—+6H+=Cl—+3I2+3H2O)
步骤4:加入指示剂,用0.50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0.00mL。(2S2O32—+I2=S4O62—+2I—)
①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煮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样品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KClO3相对分子质量:1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A. Na2SO3是否被氧化(BaCl2) B. FeCl2是否被氧化(KSCN)
C. 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 氯水是否失效(pH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证明氯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克服该缺陷,需要补充装置D,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如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及其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试管b、c中产生的实验现象:b中___________________;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结束后试管a中有部分白色固体,将a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 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拆开键、键、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则由和反应生成1molHCl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_的热量。
可以在中安静地燃烧。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图_____填“甲”或“乙”。
(3)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 mol/L ,,C的反应速率是 mol/(L·min)。则:
的值是__________;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
在2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④若此后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则证明此可逆反应达到了_______的程度。
A.反应彻底 反应终止 化学平衡 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nCO3可用于制备活性电极材料MnO2。以菱锰矿(含MnCO3、SiO2、FeCO3和少量Al2O3等)为原料制备碳酸锰粗产品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Ksp[Fe(OH)3]=8.0×10-38,Ksp[Al(OH)3]=4.0×10-34。
②氢氧化物沉淀的条件:Al3+、Fe3+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4.6、3.4;Mn2+开始沉淀的pH为8.1。
(1)“酸浸”过程中不能用浓盐酸替代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氧化”过程中加MnO2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时,向含有硫酸铁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两种沉淀共存,当c(Fe3+)=1.0×10-5mol·L-1时,c(Al3+)=______________mol·L-1。
(4)①“沉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沉锰”过程中沉锰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温度高于60℃时,沉锰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滤液3中可分离出一种不含碳元素的氮肥,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可以将碳酸锰制成硫酸锰,再用惰性电极电解酸性硫酸锰溶液来制备活性二氧化锰,电解时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
D.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