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氮、硫、碳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SO2和NOx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空气的净化.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H1<0 (Ⅰ)
2NO(g)+Cl2(g)?2ClNO(g)           K2△H2<0 (Ⅱ)
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frac{{{K}_{1}}^{2}}{{K}_{2}}$(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II)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NO的转化率α1=75%.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α1(填“>”“<”或“=”).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1.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N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逆向进行;在$\frac{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870℃左右.
②NO2尾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NaNO3和 NaNO2.已知NO2-的水解常数K=2×10-11mol•L-1,常温下某NaNO2和 HNO2 混合溶液的PH为5,则混合溶液中c(NO2-)和c(HNO2)的比值为50
(4)利用图2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也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在碱性条件下,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42-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S2O42-+6NO2+8OH-═8SO42-+3N2+4H2O
(5)消除汽车尾气,可以通过反应2NO(g)+2CO(g)?2CO2(g)+N2(g).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如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NO的浓度c(NO)]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①该反应的△H<(填“>”或“<”)0.
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右图中画出c(NO) 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并作相应标注).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BaSO3的KSP为5.48×10-7,饱和亚硫酸中c(SO32-)=6.3×10-8 mol•L-1. 将0.1mol•L-1的BaCl2溶液滴入饱和亚硫酸中,不能 (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3沉淀,原因是若溶液中c(Ba2+)=0.1 mol•L-1,c(SO32-)=6,3×10-8mol•L-1,其浓度积Q=c(Ba2+)×c(SO32-)<0.1×6.3×10-8=6.3×10-9<Ksp(BaSO3)=5.48×10-7 (请写出必要的推断过程).

分析 (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2NO(g)+Cl2(g)?2ClNO(g),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则该反应平衡常数为①的平衡常数平方与②的商;
(2)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n(ClNO)=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由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NO物质的量,进而计算NO的转化率;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容下条件下,到达平衡时压强比起始压强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等效为在恒温恒容下的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3)①若NO分解为放热反应,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分解率会降低;
在$\frac{n(NO)}{n(CO)}$=1的条件下,控制的最佳温度应是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最大温度;
②NO2-的水解常数K=$\frac{c(HN{O}_{2})×c(O{H}^{-})}{c(N{{O}_{2}}^{-})}$,据此计算混合溶液中c(NO2-)和c(HNO2)的比值;
(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上是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
阴极排出的溶液为S2O42-,与二氧化氮发生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42-生成,无害气体为氮气;
(5)①.温度T2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温度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NO的浓度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则催化剂S1到达平衡的时间比催化剂S2短,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NO的浓度相同;
(6)计算浓度积Qc=c(Ba2+)×c(SO32-),与溶度积Ksp(BaSO3)比较判断.

解答 解:(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2NO(g)+Cl2(g)?2ClNO(g),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则该反应平衡常数K=$\frac{{{K}_{1}}^{2}}{{K}_{2}}$,
故答案为:$\frac{{{K}_{1}}^{2}}{{K}_{2}}$;
(2)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n(ClNO)=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NO物质的量为0.15mol,则NO的转化率为$\frac{0.15mol}{0.2mol}$×100%=75%;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容下条件下,到达平衡时压强比起始压强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等效为在恒温恒容下的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故转化率α2>α1
故答案为:75%;>;
(3)①升高温度,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可能是N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逆向进行,
由图可知,在$\frac{n(NO)}{n(CO)}$=1的条件下,870℃时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接近为100%,故最佳温度为870℃,
故答案为:N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逆向进行;870℃;
②常温下某NaNO2和 HNO2 混合溶液的PH为5,则溶液中c(OH-)=10-9mol/L,NO2-的水解常数K=$\frac{c(HN{O}_{2})×c(O{H}^{-})}{c(N{{O}_{2}}^{-})}$=2×10-11mol•L-1,则混合溶液中c(NO2-)和c(HNO2)的比值为$\frac{c(O{H}^{-})}{2×1{0}^{-11}}$=50,
故答案为:50;
(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上是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阳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阴极排出的溶液为S2O42-,与二氧化氮发生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42-生成,无害气体为氮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S2O42-+6NO2+8OH-═8SO42-+3N2+4H2O,
故答案为:SO2+2H2O-2e-=SO42-+4H+;4S2O42-+6NO2+8OH-═8SO42-+3N2+4H2O;
(5)①.温度T2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温度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NO的浓度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
故答案为:<;
②.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则催化剂S1到达平衡的时间比催化剂S2短,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NO的浓度相同,故c(NO) 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为:,故答案为:
(6)若溶液中c(Ba2+)=0.1 mol•L-1,c(SO32-)=6.3×10-8mol•L-1,其浓度积Q=c(Ba2+)×c(SO32-)=0.1×6.3×10-8=6.3×10-9<Ksp(BaSO3)=5.48×10-7,故不能析出BaSO3沉淀,
故答案为:不能;若溶液中c(Ba2+)=0.1 mol•L-1,c(SO32-)=6,3×10-8mol•L-1,其浓度积Q=c(Ba2+)×c(SO32-)<0.1×6.3×10-8=6.3×10-9<Ksp(BaSO3)=5.48×10-7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水解常数、电解原理应用、溶度积应用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应用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分液漏斗和容量瓶时,首先要查漏
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C.向试管中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一定要垫石棉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拟用粗氧化铜(含少量FeO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铜,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O+2H+=Cu2++H2O.
(2)步骤②中加入H2O2的目的:将Fe2+氧化成Fe3+,沉淀Ⅱ的化学式为:Fe(OH)3
(3)已知: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1.93.2
Cu2+4.76.7
Fe2+79
步骤③中调节溶液pH的试剂X可以是BC(双选,填编号).
A.NaOH       B.CuO    C.Cu(OH)2    D.NH3•H2O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为得到无水CuCl2,步骤⑤需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CuCl2•2H2O,原因是干燥的HCl气流既可抑制Cu2+的水解,还能带走CuCl2•2H2O受热产生的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效果相同B.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NH3
C.CO2可被循环使用D.往甲中通CO2有利于制备(NH4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和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反应:
2N2(g)+6H2O(l)=4NH3(g)+3O2(g).若已知:
N2(g)+3H2(g)=2NH3(g)△H=a kJ/mol;
2H2(g)+O2(g)=2H2O(l)△H=b kJ/mol
则:2N2(g)+6H2O(l)=4NH3(g)+3O2(g)的△H=(2a-3b)kJ/mol (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olN2(g)与3.00molH2(g)混合于一个10.0L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H3(g)的平衡浓度如图1所示.其中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0%.
①该反应在T1温度下5.00min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8mol/(L.min),;
②当温度由T1变化到T2时,平衡常数关系K1>K2(填“>”,“<”或“=”);
③T1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9.9×10-7
(3)体积均为100mL pH=2的CH3COOH与一元酸HX,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Ka(HX)>Ka(CH3COOH)(填“>、<或=”).
(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pH=6,则溶液中
c(CH3COO-)-c(Na+)=(10-6-10-8)mol•L-1(填精确值).
(5)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4+.(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H<0.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填序号字母)

a.0~t1时,v>v,t2时,v>v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
c.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Ⅰ<Ⅱ
(2)工业上常用CO2和NH3通过如下反应合成尿素[CO(NH22].
CO2(g)+2NH3(g)$\stackrel{一定条件}{?}$CO(NH22(1)+H2O(g)△H<0
t℃时,向容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0molCO2和0.40molNH3,70min开始达到平衡.反应中CO2( 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 0207080100
n(CO2)/mol0.100.0600.0200.0200.020
①7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υ (CO2 )=0.00057mol/(L•min).
②在100min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050mo1CO2和0.20molNH3,重新建立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与原平衡相比将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77.8(保留一位小数).
④图2所示装置(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可用于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取氢气.该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3)CH4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如图3(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L.当 V=44.8L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KOH=KH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甲醇合成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

(1)写出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H=-(b-a)KJ/mol.
(2)实验室在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合成实验.将1mol CO和2mol H2通入容器中,分别恒温在300℃和500℃反应,每隔一段时间测得容器内CH3OH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浓度(mol/L)温度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
300℃0.400.600.750.840.900.90
500℃0.600.750.780.800.800.80
在300℃反应开始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0.08mol/(L•min).
(3)在500℃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25.
(4)在另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2mol CO和2.0mol H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压强为起始压强的一半.计算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80%.
(5)铜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和条件温和的特点,已广泛地使用于CO/CO2的加氢合成甲醇.使用铜基催化剂后,该反应中a的大小变化对反应热△H有无影响,无影响.(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6)2009年,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上获得新突破,原理如图b所示.请写出从C口通入O2发生的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7)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c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C1、C2均为石墨电极).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OH-+H2↑+Cl2↑.
②电解开始后在电极C2的周围(填“C1”或“C2”)先出现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下列分子结构:CO2、CH4、PCl5、Na2O2、MgF2,其中原子的最外层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CH4、PCl5,是离子化合物,且离子个数之比是2:1或1:2的是Na2O2、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a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下,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0.5a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
A.M<NB.2M=NC.N<MD.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