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A(g)+2B (g)?C(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n(A)/moln(B)/mol
01.001.20
100.50
30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C)=0.050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气体和0.60 mol B气体,到达平衡时,n(C)>0.25 mol
C.若密闭容器体积可变,其他条件不变,在达到平衡后持续缩小容器体积,则平衡一直会正向移动
D.温度为T2℃时(T1>T2),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分析 A.由表中时间可知,10min内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mol-0.5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5mol,根据v=$\frac{\frac{△n}{V}}{△t}$计算v(C);
B.由表中数据可知,10min内A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0.5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2×0.5mol=1mol,10s时B浓度为0.2mol,10min时到达平衡,据此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气体和0.60 mol B气体,等效为原平衡体积增大一倍,降低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据此判断;
C.在达到平衡后持续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D.计算温度T1℃时,该反应平衡常数,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常数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由表中时间可知,10min内A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0.5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C的浓度变化量为0.5mol,故v(C)=$\frac{\frac{0.5mol}{2L}}{10min}$=0.025 mol•L-1•min-1,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10min内A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0.5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2×0.5mol=1mol,10s时B浓度为0.2mol,10min时到达平衡,由方程式可知C的浓度变化量为0.5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气体和0.60 mol B气体,等效为原平衡体积增大一倍,降低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故平衡时n(C)<0.25  mol,故B错误;
C.在达到平衡后持续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一直会正向移动,故C正确;
D.由表中时间可知,10min内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mol-0.5mol=0.5mol,A的浓度变化量为$\frac{0.5mol}{2L}$=0.25mol/L,则:
               A(g)+2B(g)?C(g)
开始(mol/L):0.5    0.6    0
变化(mol/L):0.25   0.5    0.25
平衡(mol/L):0.25   0.1    0.25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frac{0.25}{0.25×0.{1}^{2}}$=100,
降低为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计算、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注意B选项可以根据平衡常数计算C的具体值,学生容易忽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CO2中含有3NA个原子
B.1molCl2含有1NA个原子
C.23g钠在足量的Cl2中反应,转移电子数NA
D.欲配制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时 NaHCO3溶液pH=8,则三种含碳元素粒子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①CO32-   ②HCO3-     ③H2CO3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KHCO3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K+)>c(HCO3-)>c(CO32-)>c(OH-)>c(H+).在Na2CO3和NaHCO3混合液中滴加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质成分为NaCl、NaHCO3、H2CO3
(2)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填序号).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C.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c(O{H}^{-})}$不变
D.溶液中$\frac{c(C{H}_{3}CO{O}^{-})}{c({H}^{+})}$减小
(3)①常温下将0.15mol/L稀硫酸V1 mL与0.1mol/L NaOH溶液V2 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则V1:V2=1: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若溶液由pH=3的HA溶液V1 mL与pH=11的NaOH溶液V2 mL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填序号).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 mol/L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4)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回答以下问题:某温度下,向0.1mol•L-1的NaHA酸性溶液中滴入0.1mol•L-1 KOH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中以下所示关系一定正确的是BC.
A.c(H+)•c(OH-)=110-14
B.c(Na+)+c(K+)=c(HA-)+2c(A2-
C.c(Na+)>c(K+
D.c(Na+)+c(K+)=0.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g)+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密度B.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A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已知 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 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
B.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mol-1,则 $\frac{1}{2}$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kJ•mol-1
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 2H2O(g)═2H2(g)+O2(g)△H=+571.6 kJ•mol-1
D.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H3OH(g)+$\frac{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则 CH3OH(g)的燃烧热为 192.9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氨气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
(1)传统工业上利用氨气合成尿素
①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反应如下:
2NH3(g)+CO2(g)═NH2CO2NH4(s)△H=-159.47kJ•mol-1
NH2CO2NH4(s)═CO(NH22(s)+H2O(g)△H=+72.49kJ•mol-1
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H=-86.98 kJ•mol-1
②液氨可以发生电离:2NH3(l)?NH2-+NH4+,COCl2和液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尿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l2+4NH3═CO(NH22+2NH4Cl.
(2)氨气易液化,便于储运,可利用NH3作储氢材料
已知:2NH3(g)?N2(g)+3H2(g)△H=+92.4kJ•mol-1
①氨气自发分解的反应条件是高温(填“低温”或“高温”).
②其他条件相同,该反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氨气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在600℃时催化效果最好的是Ru(填催化剂的化学式).c点氨气的转化率高于b点,原因是b、c点均未到达平衡,c点温度高,且Ru比Fe的催化能力强,反应速率越快,氨气的转化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危害
C.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
D.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大气污染物,这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MgO固体(SiO2),加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FeCl3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
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C2O4=HC2O4-+CO2↑+H2O.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变红.据此回答:
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2$\frac{\underline{\;\;△\;\;}}{\;}$H2O+CO↑+CO2↑.
(4)该小组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0.2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反应生成NaHC2O4,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用文字简单描述).
(5)以上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2O4-)>c(H+)>c(C2O42-)>c(OH-)(用离子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