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图①装置比较KMnO4、Cl2、I2的氧化性强弱 | |
B. | 用图②装置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热 | |
C. | 用图③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 |
D. | 用图④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
分析 A.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B.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即可,检验放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C.铝的还原性较强,能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冶炼Mn;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 解:A.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Cl2+2KI=I2+2KCl,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关系为KMnO4>Cl2 >I2,故A正确;
B.2H2O+2Na2O2=O2↑+4NaOH,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盛放过氧化钠的试管是封闭的,封闭了一段空气,当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通过支管向烧杯中排放,看到烧杯水中有气泡说明该反应放热,故B正确;
C.铝具有强还原性,高温下,能将部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如:能将二氧化锰还原为锰,该反应为铝热反应,故C正确;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知道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及收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W、X两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存在相应的单质 | |
B. | Q、Y分别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仅含离子键 | |
C. | 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Q>Y>Z | |
D. | 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纯A(单质) | B溶液 | C固体 | D固体 | G溶液 |
颜色 | 银白色(粉末状时为黑色)黄色红 | 褐色 | 红棕色 | 浅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⑤ | B. | ②④⑥ | C. | ③④⑥ | D. | ①②③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 |
B. |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 | |
C. |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 |
D. | 乙酸乙酯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 |||
0.6 mol/L H2C2O4溶液 | H2O | 0.2 mol/L KMnO4溶液 | 3 mol/L 稀硫酸 | ||
1 | 3.0 | 2.0 | 3.0 | 2.0 | 4.0 |
2 | 3.0 | 3.0 | 2.0 | 2.0 | 5.2 |
3 | 3.0 | 4.0 | 1.0 | 2.0 | 6.4 |
实验编号 |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 |||
0.6 mol/L H2C2O4溶液 | H2O | 0.2 mol/L KMnO4溶液 | 3 mol/L 稀硫酸 | |||
4 | 3.0 | 2.0 | 3.0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